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同步测控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据此回答1~3题。1.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答案:B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答案:A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答案:D4.(2012·常州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下列数字序号的具体内容与其组合最恰当的是( )①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垂直运动 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④空气水平运动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 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③,乙②,丙①,丁④ D.甲②,乙③,丙①,丁④解析:选B。此题考查城市风的形成过程,明确风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差异⇒空气水平运动。5.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解析:选C。温度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C图中海洋白天升温慢,温度低,空气应下沉,吹海风。6.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3)由图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地面、大气的相互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推出①~④的含义。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得,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4)沙漠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课时作业一、 选择题 (2012·朝阳高一检测)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D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少有霜冻,起主要作用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4.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C.地形 D.植被答案:A5.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答案:B6.(2012·深圳学业水平测试)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C.④⑤⑥ D.①④⑤⑥解析:选C。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当;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使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使地面损失热量多,故气温日较差大。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解析:选C。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8.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选B。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读下图,回答9~10题。9.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10.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解析:第9题,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第10题,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为城区,a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答案:9.C 10.B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12.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此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气压低于郊区。近地面城市风由郊区吹向市区,为了防止城市风把污染物带入市区,在只考虑城市风的前提下,新建化工厂应该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答案:11.B 12.C13.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线分布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解析:C。根据等压线弯曲状况可以判定,甲处气温高,形成低压区,以阴雨天气为主,乙处气温低,形成高压区,以晴朗天气为主,故气流由乙流向甲;①③都在一条等压线上,其气压值相等且小于②处气压。二、综合题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3)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白天,由于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大气温度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高,气温高。进而可推知,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答案:(1)反射 减弱 低(2)吸收 逆辐射 高(3)大15.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解析: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 ↓↓答案:(1)B 上升 A 下沉 (2)④ ⑤(3)图略,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4)B B处空气上升,为市区。(5)白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