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第1页
    (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第2页
    (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word版附解析)生物与环境——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26页。
    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2021•长沙)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在消除饥饿与贫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021•包头)谚语“螳邮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B.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2021•黑龙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是(  )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大气圈的顶部、水圈的表面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大部
    4.(2021•邵阳)农民在农田里喷洒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杀虫剂。如图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方框面积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杀虫剂的多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丙→乙→甲
    B.乙以丙为食
    C.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D.图中的乙就是要喷杀的害虫
    5.(2021•黑龙江)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植物→鼠→蛇→鹰
    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
    C.土壤→草→羊→狼
    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6.(2021•青岛)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7.(2021•河南)草长莺飞,蛙鸣鱼跃……多彩的大自然、奇妙的生物世界带给我们难忘的童趣。下列选项不符合生物特征的是(  )
    A.生石花开花 B.东北虎捕食 C.钟乳石长大 D.运动后出汗
    8.(2021•滨州)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9.(2021•海南)下列各项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2021•通辽)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含羞草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B.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
    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1.(2021•湖北)清江河是滋养恩施土苗儿女的母亲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州利川恩施建始等地。某乡镇所辖清江河谷两岸土质相近、降水相当,盛产柑橘,但北岸品质更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地北岸柑橘品质更优,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光照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
    B.柑橘的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以上实例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C.柑橘以果实为收获物,管理中应适当增施含氮的无机盐
    D.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贫血病;橘树具有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生态效益
    12.(2021•通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剌,根系非常发达
    13.(2021•贺州)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铁树开花 B.电闪雷鸣 C.潮起潮落 D.春雨绵绵
    14.(2021•黑龙江)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
    B.扎龙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
    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15.(2021•黑龙江)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雷鸟的体色到冬天变成白色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C.森林能净化空气
    D.竹节虫和竹枝极为相像
    16.(2021•河南)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17.(2021•湖北)袁隆平院士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高产水稻品种已在世界多地种植。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生物数量多,所以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稻田要人工除草,说明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可遗传的变异
    18.(2021•河南)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19.(2021•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自觉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垃圾分类
    C.为减少纸张浪费,倡导无纸化办公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
    20.(2021•常州)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21.(2021•宜昌)据报道,包括旅游景点大堡礁在内的多处珊瑚大面积死亡,多名生物学家研究原因,初步结论是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你会选择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践行:(  )
    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
    ②纸张双面使用;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22.(2021•南宁)“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固定不变的
    23.(2021•南宁)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蛇和猫头鹰只存在捕食关系
    C.食物网中每一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草
    D.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4.(2021•聊城)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5.(2021•宜昌)有关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说法:①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稻、鱼类外,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④因为在稻田中增加了鱼类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到与热带雨林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2021•常州)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一共有九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中共有五个营养级
    C.食物网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蛇
    D.该食物网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7.(2021•资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行动,为生物构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C.加快经济发展,将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28.(2021•江西)某农田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有2条食物链
    B.图中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C.图中青蛙和鸟是竞争关系
    D.若一些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水稻体内积累最多
    29.(2021•乐山)下表中的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生物学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自然现象
    生物学解释
    A
    北雁南飞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南橘北枳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A B.B C.C D.D
    30.(2021•泰安)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沿食物链草→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
    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31.(2021•泰安)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32.(2021•潍坊)如图是生物学家记录的某海岛上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曲线。其中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中地雀的变异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
    C.中地雀与大地雀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2005年以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小种子为食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3.(2021•绍兴)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盐碱地中的盐分进入碱蓬细胞,受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控制。
    (3)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的结果。
    34.(2021•绍兴)一种难降解药物Y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药物Y会在    体内浓度最高。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5.(2021•南充)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资料一:南充市嘉陵江湿地公园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芦苇青青,江水澄碧,鱼翔潜底,白鹭翩飞……它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遐想和探究。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嘉陵江湿地公园进行研学旅行。他们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该湿地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绘制了该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如图一所示。
    资料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嘉陵江湿地公园游玩,部分游客乱扔垃圾,导致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影响了该湿地生态系统。为此同学们对某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检测,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二所示。

    (1)观察图一,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和    。
    (3)图二是五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则戊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4)通过观察图二,可以看出甲在图一中对应的生物是    。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6.(2021•赣州)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2)青蛙与昆虫之间是    关系,两者的发育方式都属于    发育。
    (3)用秸秆配制成培养基后,经高温灭菌、冷却后    ,然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可培养出香菇。
    (4)甲烷菌属于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它可分解秸秆产生沼气。
    (5)图中对秸秆的利用,既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    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秸秆焚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7.(2021•长沙)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此期间,科研工作者和农业技术人员投身产业扶贫一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1)李玉院士倡导的“北耳南扩”“南菇北移”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都属于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能利用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2)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    ;利用5G技术遥控无人机进行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这些措施都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3)农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巡查中发现一株植株高大、稻穗饱满的水稻,他猜测这与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他想通过观察,以比较该株水稻与其它水稻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应如何操作?   。
    38.(2021•福建)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    。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    。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填“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9.(2021•随州)图为能在茫茫宇宙中做长期飞行的“宇宙飞船”简化模型图,在封闭的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可以实现基本的有机物、氧气的自给自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分解罐中的细菌、真菌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由此可见,腐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    (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宇航员等生物通过    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作为飞船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写文字表达式)的原料。
    (3)飞船中的被子植物根尖的    区是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历经23天,成功携带月壤和水稻、首蓿、燕麦、拟南芥种子等三十余种实验材料返回地球。科学家期待着从中选育出“中国原创”的新品种。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这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40.(2021•丽水)2021年5月1日,位于丽水市区的华东药用植物园正式开园,该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园内的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孔雀草等近2000种植物多数可入药,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药学植物库。请回答:
    (1)柳叶马鞭草常用分根法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
    (2)孔雀草(如图)的花和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孔雀草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园内所有绿色植物属于    。
    (4)华东药用植物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    。

    41.(2021•泸州)近年来,泸州古蔺县某山区发展“肉牛+牧草+甜橙”的新型种养殖模式。在该模式中,牧草喂牛,牛粪肥地,促进甜橙和牧草的生长,甜橙和肉牛又为养殖户创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牛粪在肥地之前需要   的分解作用,才能将牛粪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甜橙和牧草利
    用。
    (2)该山区生态系统是由甜橙、牧草、肉牛等生物部分和   部分组成,其自动调节能力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黄荆老林等森林生态系统。
    (3)某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知识后,写出了该山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太阳→牧草→肉牛”,其它同学认为这条食物链的书写有错误,应修改为:   。

    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解答】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B。
    2.【解答】解:A、鹰以黄雀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有植物、蝉、螳螂、黄雀等生物,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正确;
    C、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树(植物)→蝉→螳螂→黄雀→鹰。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4.【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所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为:丁→丙→乙→甲。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因此,食物链丁→丙→乙→甲中,乙以丙为食。B正确;
    C、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因此图中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C正确;
    D、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为植食性动物,所以食物链丁→丙→乙→甲中,丙为药物喷杀的害虫。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
    C、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包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A错误;
    B、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B正确;
    C、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C正确;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争夺营养,阳光等,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生石花开花,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符合生物特征;
    B、东北虎捕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符合生物特征;
    C、钟乳石不属于生物,钟乳石长大是化学反应,不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生物特征;
    D、运动后出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符合生物特征;
    故选:C。
    8.【解答】解: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
    故选:D。
    9.【解答】解:A、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是说冬春雨水对庄稼的重要性,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符合题意。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现了青蛙求偶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C、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体现的是育雏行为,不符合题意;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体现了家燕在屋檐下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解答】解:A、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错误。
    B、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
    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与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正确。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此地北岸柑橘品质更优,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光水分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A错误;
    B、柑橘的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以上实例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B正确;
    C、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因此柑橘以果实为收获物,管理中应适当增施含磷的无机盐,C错误;
    D、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是对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
    D、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解答】解:A、铁树开花,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BCD、电闪雷鸣、潮起潮落、春雨绵绵都属于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解答】解: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扎龙自然保护区,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解答】解:A、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能净化空气,大树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森林中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符合题意;
    D、竹节虫的形态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CD中说明生物对环境或对生物的影响,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B。
    17.【解答】解: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是因为稻田中生物数量多,错误;
    B、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错误;
    D、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上述植物和动物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C、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正确。
    故选:A。
    19.【解答】解:A、加大农药施用量可以减少害虫危害,但对水源、大气等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环境;
    B、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
    C、倡导无纸化办公,即减少纸张浪费,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D、推广电动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故选:A。
    20.【解答】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湖泊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解答】解: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碳生活;
    ②纸张双面使用,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木材的使用,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实现低碳生活;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生活;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生活;
    故选:C。
    22.【解答】解:A、阳光、空气和水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还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错误。
    故选:B。
    23.【解答】解:A、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共4条,A错误;
    B、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猫头鹰还捕食蛇,所以猫头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植物)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C正确;
    D、食物链是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还有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
    24.【解答】解: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C。
    25.【解答】解:①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水稻属于生产者,鱼类属于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错误;
    ②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
    ③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越是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积累越多。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正确;
    ④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若。在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远远少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因此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要强很多。错误。
    可见②③正确。
    故选:A。
    26.【解答】解:A、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共4条食物链,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共有五个营养级,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数量越少,因此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C错误;
    D、食物网中只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B。
    27.【解答】解:A、退耕还林能保护水土,防风固沙,故A符合此理念;
    B、风能、太阳能均为再生清洁能源,B符合此理念;
    C、将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引起水体污染,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故C不符合此理念;
    D、保护了基因多样性,D符合此理念。
    故选:C。
    28.【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虫→鸟,水稻→虫→青蛙,共2条。A正确;
    B、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图中,青蛙和鸟都以虫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水稻是生产者,体内积累毒素最少。D错误。
    故选:D。
    29.【解答】解:A、北雁南飞,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响,错误;
    B、“南橘北枳”,意思是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反应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错误;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正确;
    D、“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错误。
    故选:C。
    30.【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鹰与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即对应图一中的草→鼠→蛇→鹰,则乙(鼠)具有胎生、哺乳特征,丙(蛇)是变温动物,D错误。
    故选:B。
    31.【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
    B、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正确。
    C、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错误。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正确。
    故选:C。
    32.【解答】解:A、中地雀的变异是旱灾的选择作用,不是旱灾诱发了变异,A错误;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B正确;
    C、中地雀与大地雀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
    D、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3.【解答】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故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种群。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碱蓬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盐分,主要是由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
    (3)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故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种群;
    (2)细胞膜;
    (3)自然选择。
    34.【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食鱼鸟、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2)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食鱼鸟,所以体内药物Y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食鱼鸟。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1)水生植物→虾→食鱼鸟(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2)食鱼鸟
    (3)分解者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5.【解答】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共4条。
    (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图一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为:戊→丁→丙→乙→甲,与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相对应,所以戊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水生植物。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鹭。
    故答案为:(1)4;
    (2)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3)水生植物;
    (4)鹭。
    36.【解答】解:(1)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可以吃它为止,从左到右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水稻→昆虫→青蛙→蛇,共2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蛇。
    (2)青蛙吃昆虫属于捕食关系,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3)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包括配置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结果。
    (4)甲烷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5)“从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及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故答案为:(1)水稻→昆虫→青蛙→蛇
    (2)捕食;变态
    (3)接种
    (4)原核
    (5)能量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7.【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肥料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3)农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巡查中发现一株植株高大、稻穗饱满的水稻,他猜测这与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他想通过观察,以比较该株水稻与其它水稻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做了以下操作: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故答案为:(1)真菌;分解者;
    (2)光照;无机盐;
    (3)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38.【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太阳能;
    (2)图中的草本植物和乔木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
    (3)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可见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杂食性鸟捕食蜘蛛,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增多,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太阳能;
    (2)乔木;
    (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增多;
    (5)自我调节。
    39.【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在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腐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所以,宇航员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作为飞船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物质循环;
    (2)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成熟;
    (4)可遗传。
    40.【解答】解:(1)柳叶马鞭草常用分根法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2)孔雀草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线形,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3)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一般属于生产者,园内的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孔雀草等近2000种植物属于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有机物中的能量维持生存。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
    (1)无性生殖
    (2)被子植物
    (3)生产者
    (4)太阳能
    41.【解答】解:(1)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由于资料中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所以食物链“太阳→牧草→肉牛”的书写有错误,应修改为:牧草→肉牛。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非生物;弱于
    (3)牧草→肉牛

    相关试卷

    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专项复习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专项复习解析版,共24页。

    (word版附解析)生物多样性——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word版附解析)生物多样性——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23页。

    (word版附解析)生物实验——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word版附解析)生物实验——2021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3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