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检测卷五+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学ppt课件,共7页。
期中检测卷五(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2.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刚从水出来,感觉特别冷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气”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3.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拴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4.在一次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课中,五个实验小组分别报告了它们用温度测得的沸水的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要第2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四组的实验都失败了C.只要第3、4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三组的实验都失败了 D.只要是真实测量的结果,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正确,上述数据均可以接受5.许多房间都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6.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日食 B.水中倒影 C.林中万缕阳光 D.小孔成像7.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 、 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录到的有高.低音, 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高的 B.频率较低的 C.响度较小的 D.声速较低的8.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B.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在甲图中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C.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D.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发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处,则下列方法中(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A. 只有②可行 B. 只有④可行C. ①和②都可行 D. ③和④都可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1.(4分)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________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12.(4分)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响度最小的是_______,音色与其他不同的是________. 13.(4分)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________(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4.(8分)生活中有很多的光现象:(1)秦淮河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入境,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时________充当平面镜. (2)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________的途中被________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球”). 15.(6分)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91083-11723266015151535(1)的酒精为________态. (2)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3)在气温为 的地方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可以于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16.(6分)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__效应.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每图4分,共30分) 17.(10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_ 、_______.图丙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_______ 、____ ____. 18.(10分)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 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 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________.熔化过程一共________分钟. (3)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_____ ___. 19.(10分)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为验证猜想 ,小明用带孔卡片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离地面较远,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图甲(3)为验证猜想 ,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________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大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A. B. C. D.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________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四、作图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图4分,共8分)20.(4分)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1.(4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一、单选题 1.A 2.C 3.D 4.D 5.C 6.B 7.B 8 A 9.C 10.A 二、填空题 11.振动 音调 12.丁 乙 13.甲 熔化 14.直线传播 水面 地球 月球 15.固 能 酒精 16. A 红外线 热三、实验探究题 17.液体的热胀冷缩 -3 37.8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平齐 18.(1)晶体 (2)固液共存 不变 10 (3)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记录数据,也能使碎冰受热均匀 19.(1)不合理 (2)无关 (3)C 有关 (4)圆形 四、作图题 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背景图课件ppt,共7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授课课件ppt,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集体备课课件ppt,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