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版高考地理 湘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练(含解析)
【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15 海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15 海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海南椰树种子最初的来源可能是,该线路,M区常形成雾,其原因是,图中表层洋流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此完成第1~2题。
1.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 )
A.洋流现象B.风暴潮现象
C.潮汐现象D.涌浪现象
2.与“春江潮水”现象的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 )
A.月球的引力B.海风的吹拂
C.江河水的涌入D.海水的湿度差
(2020江苏南京高三二模)海漂植物是通过海水漂流进行传播的植物。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是海漂植物的典型代表。椰树是海南省的省树,但并非海南岛的“土著”,其种子最初是借助海水运动从其他国家“偷渡”而来的。读海南岛椰树分布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3~4题。
3.海南椰树种子最初的来源可能是( )
A.受我国东部沿海大陆沿岸流的影响,来自福建
B.受东南季风和日本暖流的影响,来自日本
C.受西南季风和南海环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
D.受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来自澳大利亚
4.甲地沿岸的植物种子,有可能漂流至哪里登陆生根发芽?( )
A.a、bB.c、d
C.a、b、cD.b、c、d
(2020江苏南通二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某企业家制订了拖冰山化水计划:借助卫星定位,从距离南极洲海岸约1000千米的赫德岛附近海域选择合适的冰山,用船拖运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历时10个月。下图为冰山拖运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如果某年5月开始实施该方案,四条拖运线路最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该线路( )
A.尽量利用寒流B.避开高温海域
C.全程顺风顺水D.免遭海洋风暴
(2020天津高三期末)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大气状态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图为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M区常形成雾,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B.信风带来水汽
C.受洋流影响D.空气对流旺盛
8.若图中的风力增强,该沿海地区可能( )
A.渔业资源增多B.大气降水增加
C.洋流性质改变D.海水温度升高
(2020山东泰安高三期末)在大西洋洋流中,有一支被称为“暖输送带”。它将海洋在热带获得的热量经墨西哥地区向格陵兰岛、西欧和北欧地区输送,并一路向大气释放热量,不断蒸发的海水变得更咸,北上过程它逐渐冷却,抵达挪威和格陵兰海时,表层海水密度变高,变重的表层海水开始下沉,转向南流动,成为“冷输送带”。下图为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表层洋流为( )
A.暖流,北上过程中其盐度下降
B.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降低
C.寒流,北上过程中其盐度上升
D.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
10.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会使北大西洋海域( )
A.表层海水盐度增加B.表层海水下沉加快
C.表层海水密度降低D.深层海水流速加快
(2020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高一期末)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值(单位:℃)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海水温度距平值分布说明( )
A.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B.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C.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D.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12.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 )
A.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C.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D.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明显减少
13.(2020广东肇庆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鲸集中分布于环北冰洋地区,生活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北极地区原著居民提供了食物、皮革等物质。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食物广泛的海面活动,会成群地季节性迁徙,但游动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带“幼子”迁徙到河口或海湾,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图中虚线所示洋流对白鲸迁徙的影响。
(2)指出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且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圣劳伦斯湾建白鲸自然保护区,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4.(2020福建厦门6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对两极地区气温产生深远影响。德雷克海峡平均风速自南向北增大,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研究表明,该海峡海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海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表层洋流流量,而洋流的强弱又对海冰数量产生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
(1)从洋流分布的角度,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北极地区低的原因。
(2)分析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
(3)说明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对秘鲁寒流及其沿岸气候的影响。
(4)解释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的现象。
课时规范练15 海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
1~2.1.C 2.A 诗中描述的是潮汐现象,主要与月球的引力相关。
3~4.3.C 4.A 第3题,福建位于亚热带地区,日本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由材料“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可知,椰树种子不可能来自福建和日本,A、B错误。可能受西南季风和南海环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C正确。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将南半球澳大利亚的种子带到海南,D错误。第4题,从图中看,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b地登陆生根发芽。冬季受东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a地登陆生根发芽。A正确。
5~6.5.D 6.A 第5题,甲、乙线路前半部分与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方向相反,且受暖流影响冰山融化量大,不合理;5月开始实施,历时10个月,故丙、丁线路的后半部分的时间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旋转,故丙方案经过索马里半岛时为逆流,丁方案最合理。故选D。第6题,该线路尽量利用寒流,减少途中冰山的损耗,A正确;需经过赤道海域,不可能避开高温海域;可能有部分顺风顺水线路,但不可能全程顺风顺水;经过南半球的西风带,海洋风暴较大。故选A。
7~8.7.C 8.A 第7题,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空气中水汽丰富,上涌海水形成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形成雾,C正确。M地地处大陆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少,A错误;信风为离岸风,水汽少,B错误;M地常形成雾,说明空气对流弱,D错误。第8题,离岸风水汽少,若图中的风力增强,不会使大气降水增加,B错;离岸风将使得上涌海水增强,洋流仍然是寒流性质,海水温度下降,C、D错;更多的营养物质上泛至海水表层,会使渔业资源增多,A正确。
9~10.9.B 10.C 第9题,结合信息可知,表层洋流为在热带北上的洋流,主要为“暖输送带”,性质是暖流,其在北上的过程中,自身不断释放热量,海水温度不断降低,海水不断蒸发,海水的盐度不断升高,密度不断加大。故选B。第10题,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会使北大西洋海域淡水增加,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密度下降,海水变轻,下沉速度减慢,深层洋流南下回流速度会减慢,进而会对整个环流系统的水热输送产生重大影响。故选C。
11~12.11.B 12.D 第11题,读图可知,赤道中东部海水升温显著。厄尔尼诺现象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较弱引起的,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海水上升补充,从而使这一海域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异常增温,B正确。故选B。第12题,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太平洋中部到南美洲西岸则多雨且飓风活动增多,A、B、C错误;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因而渔场产量很大,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改变了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使渔场产量降低,渔获量减少,D正确。故选D。
13.答案(1)虚线所示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白鲸分布于北冰洋地区,喜冷水环境,寒流为白鲸提供适宜的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游动,节省体力;白鲸游动速度缓慢,顺洋流迁徙有利于提高游动的速度。
(2)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圣劳伦斯河注入使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含盐量较高。
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原因:极地东风吹拂大西洋,大西洋海水从贝尔岛海峡涌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陆地轮廓的影响。
(3)同意。理由:因为圣劳伦斯湾有河流注入,靠近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海湾较封闭,受寒流影响大,海水温度低。
或不同意。理由:海水盐度低,海面结冰期较长;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14.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气温较北极地区低的原因应从洋流分布的角度进行说明。第(2)题,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应从纬度、盐度、海水流动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对秘鲁寒流及其沿岸气候的影响应从海冰的阻挡作用进行说明。第(4)题,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的现象应从洋流变化对海冰数量的影响进行解释。
答案(1)西风漂流大致沿纬线流动,形成封闭环流,阻挡中低纬度海区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
(2)南部纬度较高,水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南部风力较小,水流较慢。
(3)(海冰增加,)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北上水流増多,使秘鲁寒流增强,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4)巴西暖流等南下暖流增强,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增加,使南极海域水温升高,导致德雷克海峡海冰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5海_气相互作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5海_气相互作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18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_气相互作用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