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版高考地理 湘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练(含解析)
【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34 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34 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34 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国家安全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中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1亩=1/15公顷)情况图,完成第1~2题。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变化趋势的原因,正确的是( ) A.生态退耕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2.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20山东潍坊三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突出粮食优势产区,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原则。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完成对湖北省所有县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综合调查,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进行了等级划分(下图)。据此完成第3~4题。湖北省粮食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示意图3.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 )A.气候资源 B.耕地条件C.灌溉水源 D.人口密度4.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A.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B.农业受灾面积增多C.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高D.农业科技水平落后(2020贵州高考模拟)农作物地方品种是重要的农作物品种和基因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但在西南地区还保留较多。据此完成第5~6题。5.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急剧下降,其原因主要是( )A.技术要求高 B.育种成本高C.抗灾能力差 D.单产较低6.西南地区农作物地方品种保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域较封闭 B.政策性保护C.自然灾害少 D.耕地比重小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9题。7.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地区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区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C.③地区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D.④地区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8.⑤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③地下水丰富 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解决③地区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虚拟水资源的调配是在区域资源安全问题导致国家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实施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虚拟水净输入量(单位:108吨)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11.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利于资源安全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利于国家安全C.有利于输出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利于资源安全D.增加输出区的经济收入,利于国家安全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andclimate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据此完成第12~13题。12.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13.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图2 (1)与全国高余粮地区相比,高缺粮地区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哪里?分析其形成原因。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地区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图1示意湟水流域,图2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1)根据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课时规范练34 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国家安全1~2.1.C 2.C 第1题,读图可知,2012—2017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面积占用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少,C正确;生态退耕、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D;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不能解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错误。第2题,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增加,不利于坚守耕地红线,①错;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②错;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坏耕地,有利于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④正确,故选C。3~4.3.B 4.C 第3题,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耕地条件。第4题,结合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判断出鄂东地区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所致。5~6.5.D 6.A 第5题,地方品种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品种单产较低,满足不了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最终被淘汰,D正确。第6题,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形崎岖,较为封闭,人类活动少,地方品种得以保留,A正确。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多,C错误。耕地比重和政策性保护对农作物地方品种的影响小,B、D错误。故选A。7~9.7.C 8.B 9.D 第7题,近海养殖业属于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③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第8题,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故⑤地区不是重点缺水地区。第9题,③地区位于华北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地表径流量小,故解决③地区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10~11.10.C 11.D 第10题,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虚拟水净输出区,正值为虚拟水净输入区。新、内蒙古、桂及湘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则C正确。虚拟水净输入区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豫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第11题,虚拟水资源调配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区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进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利于国家安全,则D正确。12~13.12.D 13.A 第12题,华北地区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缺乏,再加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严重缺水;西北地区虽然降水更少,水资源不足,但工农业规模小,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第13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14.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主要有粮食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等。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苏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第(3)题,江苏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3点)15.答案(1)湟水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大、冬春小,季节变化大。(2)有利影响: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利影响:湟水流域河流径流量较小,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垦殖、放牧和樵采规模扩大,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使湟水流域遭受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面临枯竭。(4)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珍惜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跨流域调水,实施引大(通河)济湟(水)工程;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3水资源与国家安全湘教版,共3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68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9耕地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解析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