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设计
展开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 1.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和类型。(区域认知) 2.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观) 3.结合实例资料,分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 |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危害
(1)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3.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1.概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主要类型
(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2)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3.我国的做法: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概念: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保护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3.保护要求
(1)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2)对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4.划定要求:按照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5.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护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特别提醒]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再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环境为保护对象。 (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
5.下列自然保护区以珍稀野生动物为保护重点的是( )
A.扎龙自然保护区 B.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D.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等各种保护地。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环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A [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丹顶鹤而设立的。]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2018年年末,有消息称,世界上又一处森林保护告急,位于肯尼亚东部印度洋沿岸的基利菲县阿拉贝科索科克森林,是东非地区最大的海岸森林,该森林正受到美国一家名为CAMAC的能源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计划的威胁。自从该公司获得了这一地区进行开发勘探的许可证之后,森林被采伐出了一条条宽阔的土路,并计划下一步将会在森林各处安装数百个爆炸装置以进行地震测试,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警告说,这有可能会导致东非地区的大规模物种灭绝。
问题1 (综合思维)森林具有哪些环境效益?
提示: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等环境效益。
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
提示:森林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使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加也使森林被大量砍伐,另外还有历代战争破坏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使森林减少。
问题3 (人地协调观)原始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会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归纳提升] 主要的生态退化表现及其影响
1.破坏森林的危害
2.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对草地退化的分析可以依逻辑顺序从原因、表现及危害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3.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 表现 | |
自然原因 |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 |
人为原因 | 人类社会早期 |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
工、农业生产活动 | 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
读下表中的数据,回答1~3题。
地区 | 美国 | 新西兰 | 中国 | 澳大利亚 | 蒙古 |
每公顷草场养羊头数 | 2.1 | 11.61 | 0.97 | 1.21 | 0.58 |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有(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 ③天然草场利用不充分 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我国在利用草场资源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②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③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④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A 2.A 3.D [本题组考查影响载畜量的因素。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第2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只重视利用而忽视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第3题,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要因地制宜,草地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使中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截至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 146个,总面积8 815.2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 450.9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海域面积364.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5 751.5万公顷。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南麂列岛、白水江、高黎贡山、黄龙、山口红树林共19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湖、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及香港米浦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
问题1 (综合思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类型?
提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九寨沟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依据有哪些?
提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18种国家保护动物,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归纳提升]
1.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依据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今后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
(3)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5)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5.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A 5.A [第4题,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排除B;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已经意义不大,排除C;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排除D。第5题,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到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选项A符合题意;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度有所降低,排除B;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盐度低,排除C、D。]
区域认知——山东荣成天鹅湖
荣成天鹅湖是世界四大天鹅越冬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是天鹅生活的天堂。每年冬季,有数量不少的天鹅成群结队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此地过冬。由于当地人们几十年来自觉的保护天鹅,为在此栖息的天鹅进行喂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鹅在此越冬,使之成为天鹅越冬的乐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3)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第(1)题,湿地的成因分析关键在于“湿”,东北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使得地表水下渗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第(2)题,明确人工湿地对城市的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城市环境问题的缓解,如美化环境,降解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等。第(3)题,由问题的表述可看出“鹤乡”魅力减弱,一方面与湿地退化有关,另一方面与鸟类迁移有关,所以采取的措施也着重从这两方面考虑。
[答案] (1)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2)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3)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扎龙湿地的区域位置,考查湿地的成因、环境功能及退化的相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要求。
题组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下图为某网络游戏中的一个画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降水增加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沙尘暴
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副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造成土地沙漠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C 2.D [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易引发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地区”是题眼,土地沙漠化主要是西北内陆地区草场退化的结果。]
题组2 实施生态修复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与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3~4题。
地区 | 超载起至年份/年 | 超载持续时间/年 | 年平均超载率/% |
西藏牧区 | 1964~2000 | 37 | 47 |
青海牧区 | 1970~2000 | 31 | 18 |
甘肃牧区 | 1973~2000 | 28 | 20 |
四川牧区 | 1982~2000 | 19 | 10 |
(注:图中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3.B 4.C [第3题,认真阅读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第4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题组3 建立自然保护区
读我国青藏地区略图,回答5~6题。
5.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6.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其他能源非常缺乏
C.青藏高原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5.C 6.A [第5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④长江、⑤黄河、③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C。第6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A对;拉萨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并非是其他资源缺乏,B错;青藏高原特色农业为河谷农业,C错;青藏高原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D错。故选A。]
教材P75活动
提示:1.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北部以冻融侵蚀为主。
2.略
3.略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精品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精品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素养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知识整合,知识拓展,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导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