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326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326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326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共8页。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建议用时:40分钟)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C.③ D.④2.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1.D 2.C [第1题,人类工业生产和汽车使用过程中需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应图中的④环节,D正确。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C正确;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变化不确定,有的纬度会增加,有的纬度可能减少;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扩大;全球火山、地震发生受内力作用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此回答3~4题。3.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 )A.城市热岛效应 B.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 D.地质、天文原因4.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CO2B.海平面上升C.臭氧大量减少D.森林越来越多3.B 4.A [第3题,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第4题,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CO2和破坏植被所致。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1936年拍摄 2015年拍摄5.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6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7~8题。7.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8.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资源少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7.B 8.B [第7题,《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第8题,发达国家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全球污染的份额大,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读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9.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出现( )A.波动下降 B.呈直线上升 C.波动上升 D.总体上变化不大10.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败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9.C 10.B [第9题,读图可知,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故选C。第10题,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地和农田盐渍化,B对;岛国被淹没不是对农业的影响,A错;风暴潮是由台风导致的,与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C错;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高现象,与海平面上升无关,D错。]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甲乙(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双选)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过度砍伐森林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随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第(2)题,从图乙可看出温度波动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第(3)题,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BD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但影响较小。第(4)题,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从增加植被面积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来分析,如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人口数量等。[答案] (1)正(2)波动上升 温室(3)BD(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阅读材料,完成12~13题。12.“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小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3.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德国C.韩国 D.马来西亚12.C 13.D [第12题,依题意,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利于环境质量好转,当然生产工艺好的企业收益要大于排放量大的企业。第13题,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下图为1992~2012年我国碳排放年度增量分解图。据此完成14~15题。14.1992~2012年间,我国碳排放( )A.增量在持续增加 B.总量在不断增加C.增量在波动下降 D.总量呈上升趋势15.导致1992~2012年间我国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产业结构 B.政策控制C.能源结构 D.技术进步14.D 15.D [第14题,图示表示我国碳排放年度增量分解状况,根据图示正向驱动因素和负向驱动因素所占比重,1992~2012年间,我国碳排放增量在波动变化,A、B、C错。随着经济增长,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D对。第15题,读图可知,经济规模越大,碳排放量越多,技术的进步导致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碳排放量较少。经济规模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变化影响最大,产业结构和能耗结构对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较小。故选D。]16.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材料二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候变暖?(2)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解析] 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其中有利的影响是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但是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第(3)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第(4)题,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答案] (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临港所造陆地主要是天津的,关于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