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梦回繁华习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梦回繁华习题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积累·基础练,语言建构·能力练,答案B,B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D语序不当,答案A,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摹状貌 (5)举例子
示例一:美在戏曲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示例二: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书写灿烂文化 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A.汴京(biàn)绢本(juàn)题跋(bō)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C.擅长(shàn) 踏青(tà) 簇拥(cù)D.枢纽(shū) 纤夫(xiān) 岔道(ch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田踌 城郭 摩肩接踵 长而不冗B.覆灭 踏青 长途拔涉 细致入微C.考订 酒肆 内忧外患 无暇一顾D.宏敞 翰林 络绎不绝 春寒料俏
3. 【2020•无锡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到节假日,朝阳市场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意思是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此处应该使用“设身处地”。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D.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惟妙惟肖的石雕,巧妙绝伦的亭台,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游客驻足流连。
4. 【2020•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先“独立”后“自强、复兴”。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答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抓标志性词语,理清思路,注意句子间的关系。找出写作的顺序,注意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判断。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②山水中的线条又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④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A.③①④⑥②⑤B.③⑤①④⑥②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①⑥②⑤
6.【易错题】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3)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4)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5)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一:美在戏曲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
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语意要连贯。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示例二: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书写灿烂文化
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8. 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一个高潮。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人物的衣冠服饰,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并不是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1页第9-12题。
A.紫禁城自明代初建起,历经扩充、破坏、复建、修整等阶段,建筑数量并非一成不变。B.第⑥段画线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紫禁城的抗震效果好,体现了其营建技术的科学性。
C.第⑤段引用《明史•食货志》对紫禁城营建活动的描述,说明了参与营建的人员众多。D.文章采用时间顺序说明紫禁城建筑群的营建工程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
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③段是总说,第④—⑦段是分说,第⑧段收束全文。其中分说部分是从四个方面讲“我国古代大型宫殿建设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的,全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10. 阅读第④段,说说加点字“这”指什么。
答题时结合上下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这”指的是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施工现场的整洁,工部所采取的场外加工的办法。
11. 紫禁城建筑群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大概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结合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段意和层次的概括,然后按照文章的逻辑线索进行归纳即可。
材料储备的科学性;人员组织的科学性;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程式化的建筑安装方式。
12. 下列句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有条理地说明描述某一对象的特征或位置等;摸清事物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用了3年便完工,且历经600余年仍完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 梦回繁华习题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回繁华,汴京近郊的风光,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京市区的街道,春寒料峭,长途跋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梦回繁华评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一读,词语掌握,《清明上河图》,初读感知,第1段,第2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20* 梦回繁华集体备课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回繁华,作者介绍,主旨概括,《清明上河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