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第1页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第2页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共33页。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1•十堰)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2.(2021•十堰)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3.(2021•吉林)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湖泊水 D.蒸馏水
    4.(2021•海南)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5.(2021•桂林)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桂林时指出:“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加强植树造林 B.严禁乱采石挖沙
    C.随意堆放垃圾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6.(2021•梧州)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7.(2021•山西)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8.(2021•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9.(2021•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15
    10.(2021•包头)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11.(2021•南宁)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2.(2021•恩施州)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
    13.(2021•青海)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14.(2021•株洲)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5.(2021•衡阳)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16.(2021•连云港)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吸氧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干冰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
    17.(2021•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18.(2021•自贡)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9.(2021•金华)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如图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0.(2021•恩施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   (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2021•荆州)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一定条件¯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B(OH)3中B的化合价为   。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2021•长沙)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甲烷由    两种元素组成(填元素名称),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除甲烷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    (写一种即可)。
    23.(2021•新疆)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任写一点),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增强。
    (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1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此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是    。
    (3)若CO2能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原料。
    ①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X+H2O,X的化学式为    。
    ②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的CO2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a.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    的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b.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    。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4.(2021•郴州)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所示的仪器进行实验并探究。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MnO2为原料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则收集装置为    (从A~E中选择)。
    (2)若用H2O2溶液和MnO2来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从A~E中选择)。为了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探究:

    图1中加入amL H2O2溶液,然后塞入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图2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通过漏斗加入bg MnO2,如图3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充分反应后,将图3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仍为bg,甲同学认为MnO2是催化剂。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   。
    (4)   (填“能”或“否”)用图4来探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25.(2021•株洲)O2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O2的方法很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分解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KClO3分解法:应选用图中的    (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作发生装置;
    (3)H2O2分解法:常温下H2O2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MnO2,则MnO2的作用为    ;
    (4)可以用C所示装置来收集O2,体现了O2   的性质;
    (5)已知N2的沸点为﹣196℃,O2的沸点为﹣183℃。工业上在低温下加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则O2为    (填“先”或“后”)蒸发出来的气体。

    26.(2021•宜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1)如图1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2)图2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②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③可见,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要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    ,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    。
    27.(2021•永州)某同学做氧气的性质实验,如图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实验步骤:
    ①用排水法收集好一瓶氧气。
    ②……
    ③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
    ④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根据实验操作,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具体操作为    。
    (2)步骤③操作中,最好是将烧红的木炭由瓶口缓慢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这一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步骤④操作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酒精(化学式C2H5OH)和木炭都是常用的燃料,若取相同质量的C2H5OH和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中消耗O2的质量较少的是    (填“C2H5OH”或“C”)。

    28.(2021•长沙)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
    29.(2021•荆州)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30.(2021•成都)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回收产物。

    (1)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需铁架台、水槽和    (填序号)。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填操作),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蒸发时需铁架台和    (填序号),当    时停止加热。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a.促进叶色浓绿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能力
    31.(2021•泰安)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a端为电源   (填“正”或“负”)极。
    (3)图丙A中的现象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   。
    32.(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33.(2021•重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4.(2021•河北)如图所示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气体压强。

    35.(2021•威海)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烧,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
    36.(2021•桂林)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中“矿物”主要指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    ,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提倡“低碳生活”已成当令社会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理念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37.(2021•郴州)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
    (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3)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绿色出行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肆焚烧秸秆
    D.爱护花草树木
    38.(2021•陕西)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39.(2021•天津)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叶绿素¯光照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40.(2021•嘉兴)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
    (3)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
    41.(2021•泸州)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    。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消耗的化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相对值
    0.6
    60
    60
    121.8
    5.5
    92
    90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污染物,故A错;
    B、新能源不污染环境,故B正确;
    C、燃烧农作物秸秆产生污染物,故C错;
    D、燃煤火力发电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B。
    2.【解答】解:A、氧气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湖泊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垃圾的产生,会造成污染,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将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A.加强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B.严禁乱采石挖沙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C.随意堆放垃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保护空气质量,不合题意。
    故选:C。
    6.【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A正确;
    B、镁条燃烧时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故B正确;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冒黑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没有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水蒸气遇干而冷的烧杯会形成液滴,故D正确。
    故选:C。
    7.【解答】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减少,而空气内氮气等其他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会减少,所以减少的气体是氧气。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五氧化二磷增多。故答案为:“A”

    故选:A。
    8.【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项错误;
    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停止加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否则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的固体氧化物,因此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说法错误;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装置内的空气充分流通,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选项说法正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15,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措施不可行,因为不能禁止,要合理使用;故选项正确;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这里所说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包括加快也包括减慢。故A错误。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B错误。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aL水喝b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a+b)L。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但干燥的小花没有水,所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边红色。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指数,不是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吸氧错误,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可用于制造硝酸错误;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干冰错误,因为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选项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有利于“碳中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9.【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或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⑥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②加热;④收集;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⑤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⑥③②④①⑤。
    20.【解答】解:(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二氧化碳;
    ①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②露天焚烧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会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
    故填:二氧化碳;①③⑤;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2):32=1:8时恰好完全反应;故填:2H2+O2点燃¯2H2O;1:8。
    21.【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有:2个硼原子,反应后有:2个硼原子、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所以6个X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在化合物中,氢氧根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B(OH)3中B的化合价为+3;故填:H2O;+3;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3)在催化剂催化作用和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催化剂¯一定条件CH3OH+H2O;故填:CO2+3H2催化剂¯一定条件CH3OH+H2O。
    22.【解答】解: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分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除甲烷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二氧化碳、臭氧、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故答案为:
    碳、氢;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等。
    23.【解答】解:(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等,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
    故填: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温室。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1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此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容易液化。
    故填: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容易液化。
    (3)①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为CH4O。
    故填:CH4O。
    ②a.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H2CO3的浓度增大。
    故填:H2CO3。
    b.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可以是石蕊试液,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石蕊试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4.【解答】解:(1)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收集干燥的氧气不能用排水法,只能用排空气法,所以D、E都可以。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D、E;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装置A;图2中由于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所以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很慢,氧气量很少,所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图3中加入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较多,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A;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所以不严谨。故答案为: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4)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滴落使瓶底炸裂。故答案为:能。
    25.【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
    (3)常温下H2O2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MnO2,则MnO2的作用为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4)C为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
    (5)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在蒸发的过程中,氮气先被蒸发出来,氧气后蒸发出来。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A;
    (3)催化;
    (4)不易溶于水;
    (5)后。
    26.【解答】解:(1)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②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③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要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故答案为:
    (1)①明亮的蓝紫色;
    ②S+O2点燃¯SO2;
    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①2KMnO4△¯K2MnO4+MnO2+O2↑;A;B;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③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27.【解答】解:(1)步骤②具体操作为 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移出水面,正放实验台上;
    (2)将烧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缓慢伸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3)由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则每46份质量乙醇和96份质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
    则12份质量碳于32份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取相同质量的C2H5OH和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中消耗O2的质量较少的是C2H5OH;
    故答案为:
    (1)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移出水面,正放实验台上;
    (2)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3)CO2+Ca(OH)2═CaCO3↓+H2O.;
    (4)C2H5OH;
    28.【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A;气密性;
    (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29.【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
    (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有:③④⑤⑦⑧,还需要一种仪器是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b进入。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⑥;
    (2)试管;2KClO3MnO2¯△2KCl+3O2↑;
    (3)b。
    30.【解答】解:(1)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制取装置需铁架台、水槽、酒精灯、试管、集气瓶和带单孔塞的导管,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因此选F;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ABDF;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故答案为: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蒸发时需铁架台和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玻璃棒;AGH;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抗倒伏能力;故答案为:c。
    31.【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图甲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端玻璃管收集的气体减少是氧气,则A端是正极。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则图丙A中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引流;
    (2)正;
    (3)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2.【解答】解:(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要和水接触,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
    (4)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
    (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
    (3)m;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3.【解答】解:(1)常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答案为:外焰;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A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AC;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答案为: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4.【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
    故填:S+O2点燃¯SO2。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
    故填:大于。
    35.【解答】解:(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其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不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
    (2)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C+O2点燃¯CO2,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填:不正确;C+O2点燃¯CO2;
    (3)①每个家庭每天燃烧的甲烷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CH4~CO2
    16 44
    0.32kg 0.88kg
    3亿个家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亿×0.88kg=2.64亿千克,故填:2.64亿;
    ②沼气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填: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方法一、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甲醇燃烧又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故填:减少;不影响。
    36.【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天然气和石油。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
    ①人走灯灭,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③使用一次性筷子,能增大森林的砍伐、资源的消耗,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故答案为:
    (1)石油;
    (2)CO2+H2O═H2CO3;
    (3)温室效应;③。
    37.【解答】(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
    (2)要实现碳中和,采用的新能源应为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
    故答案为: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
    (3)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CO2+H2O=H2CO3;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提倡节约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避免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
    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
    C、大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
    D、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
    故答案为:C。
    38.【解答】解:(1)碳达峰,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故填:石油;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故填:光合;
    (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因乘车而消耗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故选:C。
    39.【解答】解:(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但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故填:A;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所以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即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即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设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的质量为x,则:
    6CO2+6H2O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
    264 192
    44g x
    264192=44gx
    x=32g
    故填:C6H12O6;32;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故填:CO2+3H2催化剂¯CH3OH+H2O;
    (4)设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y,则:
    Ba(OH)2+CO2═BaCO3↓+H2O 溶液减少质量
    171 197 18 171﹣18=153
    y 15.3g
    197153=y15.3g
    y=19.7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即与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19.7g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9.7g×1219.7g×100%=1.2g,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2g。那么,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g:2g=3:5。
    故填:3:5。
    40.【解答】解:(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等。
    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等。
    (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OH+CO2═K2CO3+H2O。
    故填:2KOH+CO2═K2CO3+H2O。
    (3)认同,是因为今年天气很冷,只是持续一段时间,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大气温度持续螺旋式上升。
    故填:认同,是因为今年天气很冷,只是持续一段时间,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大气温度持续螺旋式上升。
    41.【解答】解:(1)途径①是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故填:氧气;
    (2)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彻底转化为C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6nO2微生物¯6nCO2+5nH2O,所以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6n:6n=1:1;故填:1:1;
    (3)光合作用需要太阳能,所以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大于夜晚;故填:大于;
    (4)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
    (5)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水,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催化剂¯C2H4+4H2O;故填:2CO2+6H2催化剂¯C2H4+4H2O;
    (6)根据排放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0.6+60+60+5.5+90﹣121.8﹣92=2.3;
    A.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行;
    B.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行;
    C.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可行;
    由表格数据可知,人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人口增多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故填:2.3;C;是,人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专题03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空气氧气二氧化碳-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3空气氧气二氧化碳-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130余套中考真题汇编——《空气、氧气与二氧化碳》专题(含答案,部分解析):

    这是一份全国130余套中考真题汇编——《空气、氧气与二氧化碳》专题(含答案,部分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试管 ,2;②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类汇编】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专项 空气 氧气:

    这是一份【分类汇编】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专项 空气 氧气,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