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探究(word版附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10化学实验探究
    一.实验探究题(共23小题)
    1.(2021•乐山)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没有变质。
    猜想Ⅱ:   。
    猜想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内容。
    (1)小军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Ⅲ成立
    ②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有    产生
    (2)小慧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Ⅲ成立
    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    。
    溶液变成蓝色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讨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拓展实验】
    (4)小慧实验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    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a.测溶液的pH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d.滴加稀盐酸
    (5)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1•达州)达州市九年级学生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操作考试,某实验室的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
    猜想Ⅲ:全部变质,全部是Na2CO3。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李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Ⅰ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Ⅰ成立
    小陈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猜想Ⅲ成立
    【分析讨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小李的结论不正确。
    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原因是    。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    成立。
    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拓展】
    (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密封保存。
    (2)已知:①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OH═Na2CO3+H2O
    如果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种情况(不考虑CO2和H2CO3作溶质)。
    3.(2021•达州)实验室常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b→   →   →   ;
    (3)甲烷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室里也可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则制取装置为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同时测得水的质量为36g,请根据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同学对甲烷的其它化学性质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除了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作出假设】甲烷具有还原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该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根据现象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证明,甲烷具有还原性。
    【反思与评价】
    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    。
    4.(2021•眉山)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OH﹣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Na+




    Ca2+




    Ba2+




    Mg2+




    探究过程:
    Ⅰ.探究一:这包粗盐中可能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
    现用实验验证这种假设: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无    ;另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    。
    Ⅱ.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ag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
    ④将③中所得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称量得到bg纯净固体M;
    ⑤向③中所得滤液逐滴滴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后,移入蒸发皿蒸发,称量得到cg纯净固体N。
    (1)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是    ;它在步骤②和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    。
    (2)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    ;目的是    。
    (3)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
    5.(2021•成都)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1.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2.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3.常温常压,氢气密度是dg/mL。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1。

    表1
    试管
    一周后现象
    A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    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    。写出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2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据图3,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    。
    (5)据图4,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    ,分析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
    实验三:测定铁锈含量
    将实验二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mg固体,连接图5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固体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

    (6)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VmL,则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7)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    ,解决方法是    。
    【反思与评价】
    (8)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    。
    6.(2021•广安)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除了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外,还需要科学、正确、安全地消毒。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取少量84消毒液置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作催化剂;
    猜想二: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作    ;
    【实验探究】
    (1)按入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    。
    (2)实验Ⅰ:按入图装置经注射器甲注入10mL水,观察到注射器乙活塞向右移动10mL;(忽略大气压、摩擦等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下同)
    (3)实验Ⅱ:先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 84消毒液,再按如图装置将25mL H2O2溶液平均分5次经注射器甲注入锥形瓶中,待注射器乙活塞不再向右移动后,记录每次气体的总体积,数据见表: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H2O2溶液/mL
    5
    5
    5
    5
    5
    注射器乙中气体的总体积/mL
    35
    70
    85
    a
    b
    表中的数据a=   ;
    【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是正确的,依据是    。
    【反思评价】通过该实验说明消毒剂混用可能会影响消毒的效果,因此生活中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不能随意混用,应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7.(2021•南充)(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若需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④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其验满的方法是    。
    ⑤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导入。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得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并进而生产具有消毒、漂白作用的漂白液。
    ①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   操作除去,以免破坏电解装置。
    ②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
    ③某同学想知道某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漂白液是否变质,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Ⅰ.制取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的原理:Cl2+2NaOH═NaCl+NaClO+H2O;
    Ⅱ.在空气中NaClO易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且HClO含量越高,漂白效果越好;HClO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Ⅲ.Ca(ClO)2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放置一段时间的漂白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1:未变质,溶液中主要成分为NaCl、NaClO
    猜想2:部分变质,溶液中主要成分为NaCl、NaClO、Na2CO3
    猜想3:全部变质,溶液中主要成分为NaCl、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适量该溶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
       
    猜想3不成立
    ⅱ另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写出实验操作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应用】由【查阅资料】和图2可知,需控制pH约为    时(填整数),漂白液具有最佳漂白能力。

    8.(2021•凉山州)某化学兴趣小组以A装置为核心装置设计了如图系列实验:(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省略)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添加药品,固定装置,进行实验。
    (1)关闭K2,打开K1,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D装置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观察到V型管内a处的硫燃烧,现象是    ,试写出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    。
    (2)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到装置E中    (填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3)兴趣小组有同学提出疑问:E装置内反应后的废液中除酚酞以外还有哪些溶质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   。
    【分析】以上有一种猜想一定错误,请写出错误猜想的序号及错误理由    。
    【资料】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①   。
    ②   
    猜想三正确
    【交流反思】该废液未经处理不能随意倒入水池。
    9.(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2CO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3。
    (2)NaHCO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3)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
    猜想①NaOH、Na2CO3
    猜想②Na2CO3
    猜想③Na2CO3、NaHCO3
    猜想④NaH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气泡产生(填“有”或“无”)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   成立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
    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10.(2021•泸州)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2SO4═FeSO4+2Ag”反应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色,22℃时Ag2SO4的溶解度为。
    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
    回答下列问题:
    (1)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
    (3)某同学由步骤②中“仍有黑色粉末”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   。(补充完实验方案)
    (4)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离子。小组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3+;
    b.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c.溶液中存在    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同样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时即可证明。
    11.(2021•自贡)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出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
    (2)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
    溶液变红。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CaCO3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   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大写字母)。
    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2.(2020•资阳)已知氧化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达2800℃左右,可作耐火材料。氧化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医学上常用作抗酸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猜测溶质】猜想一:只有MgSO4;猜想二:MgSO4和(1)   。
    【实验探究】根据上述两种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一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2)   
    实验二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三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铝粉
    有无色气泡产生
    【问题讨论】
    若只做实验一,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因为(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只做实验二,能否证明猜想二成立?(4)   (选填“能”或“不能”)。
    【拓展延伸】
    (5)通过对氧化镁性质的分析,下列关于氧化镁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可用于制作防火门窗
    b.不能治疗胃酸过多
    c.可制备镁盐
    (6)实验一加入BaCl2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则m点对应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是   。

    13.(2020•广安)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外形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致人死亡。已知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
    (1)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你会选用什么试剂?   ,如何操作?   。
    (2)某实验小组成员李雷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中得知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该组成员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初探:
    【查阅资料】
    Ⅰ.大多数可溶性的盐溶解在水中会完全解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如Na2CO3、KCl等。
    Ⅱ.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忽略不计。如CaCO3、BaCO3等。
    Ⅲ.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Na+引起的;
    猜想Ⅱ: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1支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3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逐渐变浅至消失
    写出上述实验步骤中滴入C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至消失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结论】   。
    【实验拓展】据此判断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填字母)。
    A.CaCl2
    B.CaCO3
    C.H2SO4
    D.K2CO3
    【总结反思】该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问题。通过本次探究,他们认识到,并不是碱溶液才显碱性,盐溶液也可能呈碱性。他们还会进一步查阅资料探寻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本质原因和基本规律。
    14.(2020•内江)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后在整理实验室时,得到白色固体药品,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针对其组成:
    猜想一:含有Na2CO3和Na2SO4;
    猜想二:含有Na2SO4和NaHCO3;
    猜想三:含有   。
    【实验探究】
    实验Ⅰ: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Ⅱ:取加热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Ⅰ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Ⅰ中可判断猜想   不成立。
    综合实验Ⅰ、Ⅱ,可判断猜想   不成立。
    【拓展延伸】
    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   。
    15.(2020•宜宾)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图1: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Ⅱ: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H2。
    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其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   。
    (3)另取少量固体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图2),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   ,判断依据是   。
    ②当观察到   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
    ③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   。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可供选择的试剂:CuCl2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
    16.(2020•攀枝花)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2)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发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
    17.(2020•遂宁)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作出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A.石灰水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
       试液,振荡
    试液变红
    石灰水未完全变质猜想A不成立
    Ⅱ.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写出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   。(按顺序填装置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
    18.(2020•眉山)某学习小组将足量Zn条插入一定量的浓H2SO4中,发现Zn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注: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小)
    【提出问题】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SO2
    猜想二:只有H2
    猜想三:   
    【查阅资料】(Ⅰ)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Ⅱ)SO2可以和碱性溶液反应
    (Ⅲ)H2+CuO△¯Cu+H2O
    【实验探究】用如图装置验证猜想(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方案设计】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打开止水夹,先通入一段时间N2
    /
    /
    ②关闭止水夹,将足量Zn条下放,浸入浓硫酸中,点燃E装置处酒精灯
    B装置处品红溶液褪色
    E装置处   
    猜想三成立
    ③结束实验
    /
    /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E装置中CuO未完全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CuO未完全反应
    【反思拓展】
    (1)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补充Z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2SO4═ZnSO4+SO2↑+   。
    (2)已知Al与H2一样,在加热条件下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2020•凉山州)实验室有一包混有少量锌粉和碳粉的碳酸钙粉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产生了兴趣,为验证其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部分承持装置已略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将混合物置于锥形瓶中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在乙、丙两处分别收集到两种气体,将乙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丙处的气体经验纯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①写出产生乙处所得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证明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
    ②写出产生丙处所得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证明混合物中含有锌。
    (2)将甲处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干燥并与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实验证明该混合物确实存在   。(填化学式)

    20.(2020•成都)化学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室温时,CaCO3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选择药品
    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   。
    (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
    实验二:设计装置

    小组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测定。
    (4)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   。
    实验三:优化装置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5)试剂a是   。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7)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溶液的作用是   。
    【数据处理】
    (8)实验三中,样品质量为m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2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3mL,则反应生成CO2体积为   mL.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g/mL,则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反思与评价】(9)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   (写一条)。
    21.(2020•达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对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进行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
    ②Fe与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加热饱和FeCl3溶液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固体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由实验可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   (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2Fe(OH)3△¯   +3H2O。
    【实验三】
    同学们对玻璃棒上产生的黑色物质继续探究: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C、Fe、FeO、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测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中不含的物质是   
    ②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综合①②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22.(2020•达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填序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
    【查阅资料】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SO2能与碱溶液反应;
    ④SO2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K,发现D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中有明显现象后,关闭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有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长颈漏斗内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则B中盛放的液体为   (填序号)。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石灰水
    D.饱和NaHSO3溶液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
    23.(2020•南充)(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③若用F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应在   (填“d”或“e”)端连接量筒。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制取时应将大理石放在   (填“b”或“c”)处。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知识后,他们做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并没有铜生成,而是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
    【实验探究2】在上述反应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实验探究3】将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得到黑色固体。
    【查阅资料】①钠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②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③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问题分析】①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应该先   。②写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反思与交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少量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   。

    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10化学实验探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23小题)
    1.【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若不吸收二氧化碳,则还是氢氧化钠,部分吸收二氧化碳,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全部变质,则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1)猜想Ⅲ成立,则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看到气泡;
    故答案为:气泡。
    (2)猜想Ⅲ成立,在①中加入足量氯化钡,去除了碳酸钠,滤液则含有氢氧化钠,此时加入试剂后,溶液显蓝色,符合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规律,所以加入的是紫色石蕊溶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
    【反思与评价】(3)完全变质后只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也显红色,加入盐酸也产生气泡,因此无法得出猜想Ⅲ成立;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也会变红。
    【拓展实验】(4)加入足量氯化钡后,滤液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
    a、测试溶液pH,可以根据pH值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选项a符合题意;
    b、加入硫酸镁后,硫酸根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影响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判断,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判断组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滴加盐酸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判断组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去除碳酸钠同时不引入新杂质,可以加入适量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沉淀过滤去除,只得到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解答】解:【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设计并进行实验】猜想Ⅲ成立,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根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讨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同时存在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而加入盐酸量较少,若氢氧化钠消耗完毕盐酸,则碳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看不到气泡产生,因此不能加入少量盐酸得出猜想Ⅱ成立;
    故答案为:加入的盐酸较少,氢氧化钠把盐酸消耗完毕后,不会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观察不到气泡。
    【得出结论】加入酚酞显红色,说明显碱性,加入氯化钙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而加入几滴盐酸,没有产生气泡,说明还有氢氧化钠,所以是部分变质,猜想Ⅱ成立;废液缸内有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存在一种或者两种,但是与盐酸反应后都生成了氯化钠,碳酸钙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所以溶质存在氯化钠、氯化钙,同时盐酸过量,此时含有氯化氢,溶质种类最多,因此离子为钙离子、钠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
    故答案为:Ⅱ;Ca2+、Na+、Cl﹣、H+。
    【反思与拓展】氢氧化钠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钠部分转化为碳酸钠,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通入二氧化碳适量,此时全部转化为碳酸钠,溶质为碳酸钠,若再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部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溶质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若二氧化碳足量,则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存在4中溶质组合;
    故答案为:4。
    3.【解答】解:(1)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B装置是固液常温制取气体,因此应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从B中的气体应先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然后再用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b→e→f→c;故填:2H2O2MnO2¯2H2O+O2↑;e→f→c;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因此属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比较纯净;故填:AD;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218×100%=4g,根据氢元素质量守恒,则甲烷的质量为4g÷416×100%=16g;,
    设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x,二氧化碳质量为y
    x+y=37.6gx×1228+y×1244=16g-4g
    解得:x=11.2g y=
    因此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2g28:26.4g44=2:3,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H4+9O2点燃¯2CO+3CO2+10H2O;故填:5CH4+9O2点燃¯2CO+3CO2+10H2O;
    【实验现象与结论】根据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铜;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水;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2H2O+CO2;故填:CH4+4CuO△¯4Cu+2H2O+CO2;
    【反思与评价】空气中含有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若不除去则会影响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填: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解答】解:Ⅰ.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无氯化镁;
    另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钙。
    故填:氯化镁;氯化钙。
    Ⅱ.(1)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是玻璃棒;
    它在步骤②和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溶解)中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玻璃棒;加快溶解速率。
    (2)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
    故填: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
    (3)设氯化钙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bg
    111x=100bg,
    x=,
    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ag-1.11bgag×100%=100a-111ba%。
    故填:100a-111ba%。
    5.【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从A、B、C三个试管的实验条件可以看出,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只与水接触,C只与氧气接触,根据一周后的现象,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B、C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填:水、氧气;
    (2)根据控制变量法,A、D两个试管中气体条件相同,但A中是无氧蒸馏水,D中是无氧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因此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氯化钠有关;故填:氯化钠;
    (3)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因此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铁生锈是缓慢氧化,释放热量,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但生锈速度减慢,因此放出的热量少,装置散失热量快,导致温度开始降低;故填: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
    (5)从图4中可以看出,AB段生锈慢,BC段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使瓶内的压强突然增大,因此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故填: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
    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6)生成氢气的质量为:vmL×dg/mL=vdg
    设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vdg
    56x=2vdg
    x=28vdg
    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mg-2g-vdgmg×100%=m-2-28vdm×100%;
    (7)该实验的原理是甲装置中生成的氢气通过乙装置后排到注射器中,从而测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氢气未干燥,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大,则计算所得铁的质量增大,铁锈的质量减小,因此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氢气未干燥;解决方法是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故填:氢气未干燥;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
    (8)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由于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故填:由于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
    6.【解答】解:【作出猜想】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作反应物。
    【实验探究】(1)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根据前三次数据可以看出,次氯酸钠在第三次已经反应完毕,之后再加入5mL液体,排出内部相应5mL的气体体积,所以此时气体体积a为90;
    【实验结论】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只改变反应速率,而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次氯酸钠一定量,加入过氧化氢每次量相同,但是产生的气体不同,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生成物的量发生变化,因此猜想二正确。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反应物;
    【实验探究】(1)检查装置气密性;
    (3)90;
    【实验结论】猜想二;每次加入相同的量的反应物,产生气体气体不是每次都相同,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
    7.【解答】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方程式是:2KClO3MnO2¯△2KCl+3O2↑;
    ③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纯,所以若需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E排水法;
    ④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⑤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气体应从c端导入;
    (2)①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操作除去,以免破坏电解装置;
    ②反应物是氯化钠、水生成物是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所以方程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③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含有NaClO,所以猜想3不成立;滴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
    由图2可知,需控制pH约为5时,漂白液具有最佳漂白能力。
    故答案为:(1)①锥形瓶;
    ②2KClO3MnO2¯△2KCl+3O2↑;
    ③E;
    ④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⑤c;
    (2)①过滤;
    ②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适量该溶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猜想3不成立
    ⅱ另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2成立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5。
    8.【解答】解:(1)关闭K2,打开K1,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经B装置中浓硫酸干燥,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V型管内a处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与D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D装置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因此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
    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故填: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NaOH+SO2=Na2SO3+H2O;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
    (2)E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为红色,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生成的氧气将盐酸压入E装置中,当观察到装置E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猜想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钠;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盐酸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NaCl、HCl;
    【分析】步骤(2)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因此溶液中不会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猜想二错误;故填:猜想二,步骤(2)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因此溶液中不会含有氢氧化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根据结论猜想三正确,因此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盐酸具有酸的通性,故实验操作为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碳酸钠,氧化铜),若观察到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的实验现象,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填:①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碳酸钠,氧化铜);②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9.【解答】解:【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猜想④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稀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是因为除去碳酸钠后溶液中仍然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①成立
    步骤一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填:④;无;①;CaCl2+Na2CO3=CaCO3↓+2NaCl。
    10.【解答】解:(1)溶液的pH<7,呈酸性;溶液的pH>7,呈碱性;溶液的pH=7,呈中性;从题目中的资料用pH试纸检测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测得<pH均小于7;因此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酸性;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S×100%,所以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8g0.8g+100g×100%;故填:酸;0.8g0.8g+100g×100%;
    (2)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Fe+Ag2SO4═FeSO4+2Ag,由于银离子浓度大,银离子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说明黄色溶液中银离子与铁离子反应慢,因此黄色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所以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化学式为AgCl;故填:AgCl;
    (3)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铁粉也是黑色,因此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铁粉;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铁在氢前与酸反应,银在氢后与酸不反应,为了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加入足量稀盐酸,若黑色粉末未完全溶解,说明黑色粉末中有Ag,若黑色粉末完全溶解,说明黑色粉末只有铁粉;故填:铁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若黑色粉末未完全溶解,说明黑色粉末中有Ag,若黑色粉末完全溶解,说明黑色粉末只有铁粉;
    (4)银离子浓度大,银离子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因此溶液中存在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用pH试纸检测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因此向同样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溶液未变为黄色,可说明溶液变黄的原因不是a、b;故填:银;溶液未变为黄色。
    11.【解答】解:(1)烧杯壁发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
    故填:样品中含有氧化钙。
    (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故填:酚酞试液。
    (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故填:产生气泡。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填: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5)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6)生石灰要密封保存。
    故填:密封。
    (7)段气压增大,是因为关闭弹簧夹,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导致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段气压不变,是因为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该选项说法正确;
    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
    12.【解答】解:(1)硫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若硫酸有剩余,则溶质为硫酸镁和硫酸,若没有剩余是,则是只有硫酸镁;
    故答案为:H2SO4。
    (2)钡离子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加入氯化钡后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3)不管是生成的硫酸镁还是有剩余的硫酸,都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因此无法判断溶质是硫酸镁还是硫酸镁与硫酸的混合物,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BaCl2+MgSO4=BaSO4↓+MgCl2、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BaCl2+MgSO4=BaSO4↓+MgCl2、BaCl2+H2SO4=BaSO4↓+2HCl。
    (4)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硫酸被消耗完毕,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可以直接通过实验二证明猜想二成立;
    故答案为:能。
    (5)a、氧化镁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因此可以用于制作防火门窗,选项a正确;
    b、氧化镁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降低酸的含量,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胃酸,选项b错误;
    c、氧化镁可与酸反应生成镁盐和水,因此可以用于制作镁盐,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ac。
    (6)m点之后沉淀质量还在增加,说明氯化钡与硫酸根还会继续反应,因此阴离子有硫酸根和氯离子;
    故答案为:SO42﹣、Cl﹣。
    13.【解答】解:(1)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可以用酚酞试液,操作方法:取两种溶液分别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亚硝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填:酚酞试液;取两种溶液分别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实验设计】
    上述实验步骤中滴入C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至消失的原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即碳酸根离子消失后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结论】
    碳酸根离子消失后溶液褪色,说明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故填: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实验拓展】
    A.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C.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D。
    14.【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含有Na2CO3和Na2SO4;
    猜想二:含有Na2SO4和NaHCO3;
    猜想三:含有Na2CO3和NaHCO3。
    故填:Na2CO3和NaHCO3。
    【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Ⅰ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BaCl2+Na2SO4═BaSO4↓+2NaCl。
    (2)实验Ⅰ中,加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可判断猜想一不成立。
    综合实验Ⅰ、Ⅱ,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可判断猜想三不成立。
    故填:一;三。
    【拓展延伸】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故填: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15.【解答】解:(1)发热包中氧化钙与水反应俗称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故填:CaO+H2O═Ca(OH)2。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进一步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
    故填:氢氧化钙。
    (3)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活性炭,判断依据是碳是黑色固体,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填:活性炭;碳是黑色固体,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②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故填:溶液呈浅绿色。
    (4)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是因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氢气;
    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铝。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铝。
    16.【解答】解:(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镁。
    故填: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镁。
    (2)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镁,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故填:硫酸钠。
    17.【解答】解:(1)甲为盛取液体的水槽;
    故答案为:水槽。
    (2)B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
    (3)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
    【实验探究】Ⅰ、实验结论为猜想A不成立,则氢氧化钙未变质,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显红色;
    故答案为:酚酞。
    Ⅱ、实验结论猜想B成立,说明有氯化氢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生成;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HCl+AgNO3=AgCl↓+HNO3。
    【拓展延伸】从发生装置a出来后,氯化氢先去除,因此进入F装置,为了确保充分反应,从长口e进气,然后从短口d出气,然后干燥气体,选择浓硫酸,因此进入G,为了充分吸收水蒸气,气体从长口f进气,从短口g出气,最后利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连接b;
    故答案为:e→d→f→g→b。
    18.【解答】解:【猜想假设】
    猜想一:硫酸浓度较大时只有SO2
    猜想二:硫酸浓度较小时只有H2
    猜想三:硫酸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是SO2和H2。
    故填:SO2和H2。
    【方案设计】
    ②关闭止水夹,将足量Zn条下放,浸入浓硫酸中,点燃E装置处酒精灯,B装置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E装置处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是因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猜想三成立。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珠。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方案:取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是因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故填:取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反思拓展】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锌原子得失1个,硫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Z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2SO4═ZnSO4+SO2↑+2H2O。
    故填:2H2O。
    (2)在加热条件下能铝与Cu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O△¯3Cu+Al2O3。
    故填:2Al+3CuO△¯3Cu+Al2O3。
    19.【解答】解:(1)①乙处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丙处所得气体是氢气,是因为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故填:Zn+2HCl═ZnCl2+H2↑。
    (2)将甲处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干燥并与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证明该混合物确实存在C。
    故填:C。
    20.【解答】解:(1)图1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单位时间内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故填:单位时间内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增多。
    故填: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增多。
    (4)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内液面上升;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使装置内外压强相等,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试管内有气泡产生,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内液面上升;使装置内外压强相等,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5)试剂a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故填:浓硫酸。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
    (7)推测加入氯化铵溶液的作用:氯化铵可以增大硫酸钙的溶解度,使碳酸钙和硫酸继续接触反应。
    故填:氯化铵可以增大硫酸钙的溶解度,使碳酸钙和硫酸继续接触反应。
    (8)实验三中,反应生成CO2体积为:V3mL﹣V2mL﹣V1mL=(V3﹣V2﹣V1)mL;
    设碳酸钙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dg/mL×(V3﹣V2﹣V1)mL=(V3﹣V2﹣V1)d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V3﹣V2﹣V1)dg
    100x=44(V3-V2-V1)dg,
    x=100(V3-V2-V1)dg44,
    则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V3-V2-V1)dg44mg×100%=10000(V3-V2-V1)d44m%,
    故填:V3﹣V2﹣V1;10000(V3-V2-V1)d44m%。
    (9)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能使碳酸钙充分反应,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能使碳酸钙充分反应,实验结果更准确。
    21.【解答】解:【实验一】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Fe3+。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氯化氢,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3HCl。
    ③由于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所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不能获得FeCl3固体。
    故填:①Fe3+。
    ②FeCl3+3H2O△¯Fe(OH)3↓+3HCl。
    ③不能;
    【实验二】
    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OH)3△¯Fe2O3+3H2O。
    故填:Fe2O3;
    【实验三】
    ①由于信息提示为“Fe和Fe2O3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黑色粉末中不含的物质是C和FeO;
    ②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所以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
    故填:①C和FeO;
    ②Fe3O4。
    22.【解答】解:(1)依据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氢气,与碳酸氢钠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能产生气泡的是BD,故填:BD;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填:E;CuO+H2SO4=CuSO4+H2O;
    (3)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红色,滴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显中性,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反应发生,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进行实验】(1)因为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从【查阅资料】可知SO2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在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 ,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分析装置可知关闭K,移去酒精灯,余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装置B,使B中压强增大,分液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依据【查阅资料】SO2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可推出B中盛放的液体为饱和NaHSO3溶液,故填:上升;D。
    23.【解答】解:(1)①a为用于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②高锰酸钾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法,不易溶于水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湿度较大,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法收集,因此选择装置AC;
    故答案为:AC。
    ③氧气不易溶于,且密度比水小,所以从短口e进气,长口d排出水,因此量筒与d连接;
    故答案为:d。
    ④实验室采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为了确保固体与液体充分分离,且能形成密闭装置,因此从b处添加最为合适,c处位置位于长颈漏斗以下,不能形成密闭装置;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b。
    (2)【问题分析】①根据题目信息,钠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碱含有钠元素,则为氢氧化钠,气体可以点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为氢气,所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因此点燃前需要检验气体纯度;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检验气体纯度。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
    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实验结论】钠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但是钠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没有生成铜,因此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答案为:不一定。
    【反思与交流】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金属钠都可以融化,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氢氧化铜属于难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钠与水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相关试卷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2 物质的表示方式(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2 物质的表示方式(word版附解析),共23页。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4 空气与氧气(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4 空气与氧气(word版附解析),共18页。

    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 分子、原子、元素(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1 分子、原子、元素(word版附解析),共2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