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8 物质的推断、鉴别、检验(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8 物质的推断、鉴别、检验(word版附解析),共22页。
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8物质的推断、鉴别、检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1•眉山)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2020•广安)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SO4、Na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或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并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
步骤2
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步骤3
向B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沉淀A为CaCO3
B.白色沉淀C为BaSO4
C.原固体粉末中肯定含有Na2SO4
D.原固体粉末中肯定不含NaCl
3.(2020•乐山)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的化学式是H2O
B.甲生成丙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1:2
D.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4.(2021•眉山)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5.(2021•达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2021•德阳)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以下除杂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设计
A
N2
O2
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充分反应
B
CaO
CaCl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硝酸
H2SO4
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MgCl2
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7.(2020•宜宾)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8.(2020•凉山州)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必备的技能。下列除去杂质的化学原理和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解释或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A
铜粉(铁粉)
用磁铁吸
磁铁能吸引铁粉而不能吸引铜粉,剩余物质为铜粉
B
NaCl(Na2CO3)
配成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振荡,蒸干
Na2CO3+2HCl═2NaCl+H2O+CO2↑
C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O+CuO△¯Cu+CO2↑
D
Na2CO3(NaHCO3)
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2NaHCO3△¯Na2CO3+H2O+CO2↑
A.A B.B C.C D.D
9.(2020•巴中)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O
Fe
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过滤,对滤渣洗涤,常温下干燥
B
CO2
CO
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NaOH溶液、浓硫酸
C
KCl
MnO2
用足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溶剂结晶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2020•南充)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
铜粉(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D
KCl(MnO2)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21•眉山)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钾、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E
A+B
B+C
B+E
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①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 类(填字母序号)。
A.酸
B.碱
C.盐
②写出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
③写出溶液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Na2CO3+H2O+CO2↑等。则X的化学式为 。
12.(2021•德阳)为探究某化工厂固体废物的成分,以便回收有用物质,除掉有害物质。已知固体废物的主要成分是NaCl,还可能含有Na2CO3、K2SO4、NH4NO3、MgSO4、FeCl3,通过以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乙的化学式为 。
(2)无色溶液A中存在的阴离子有 。
(3)反应生成气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固体废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 。
13.(2020•遂宁)如图中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H、M是常见的碱。“→”表示物质间有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物质C的化学式是 。
(3)反应①~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14.(2020•甘孜州)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 。
(2)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D可用于制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4)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0•德阳)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框图中A、B、C、D、E均为氧化物,甲、乙为单质,3%的A溶液常用于清洗伤口杀菌,C是生活中常见液体,E可用于温室中的气体肥料,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乙为黑色固体。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物、生成物均已标出,反应条件未标出。
(1)反应①中B的作用是 。
(2)反应②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化合反应③发生的条件为 。
(4)反应④常用于检验CO2,化学方程式为 。
三.推断题(共6小题)
16.(2021•乐山)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 。反应①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2)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 性。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1•达州)已知A~E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盐酸、碳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A与B反应能生成气体,E的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B和C反应的实质是 ;
(4)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18.(2021•德阳)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 。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1•遂宁)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图中A~K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碳酸氢铵,D、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纯碱的主要成分,I是黑色固体,K是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J的化学式 。
(2)反应①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0•广元)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农业上通常用E和F配制农药波尔多液,G是紫红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为 。
(3)在反应①﹣⑥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1.(2020•德阳)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Mg(OH)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其名称是 。
(2)无色气体的化学式为 。
(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2.(2021•成都)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参观火力发电厂,了解到废气中的SO2、NO2、CO、CO2会影响环境,设计如图流程处理废气。
①用生锈铁屑处理废气中的CO,体现CO 性。
②用石灰浆不用石灰水的原因是 。
③固体2中有 (写两种物质)。
(2)A~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钙盐,C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温室气体。
①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D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则D转化为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检验D中阴离子的方法是 。
③将足量C通入石蕊溶液中,现象是 ;测得该溶液pH=4,加热至90s时C完全排出,画出加热过程pH变化图像。
23.(2020•自贡)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HCl、CuO、H2、CuSO4中的一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8物质的推断、鉴别、检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没有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肯定有一种物质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一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其中含有酸,酸能把产生的沉淀溶解,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钡先与酸反应,把酸反应完了再与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酸不能是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图象中的沉淀应该从原点开始,所以只能是盐酸,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只能是氯化铜溶液了,所以该混合物组成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一定没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故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一定没有硫酸钡,A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共发生了两个反应,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C正确;
D、到达b点时,由于盐酸的质量不知道,所以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钡无法计算,故不能计算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则一定不含硫酸铜;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说明沉淀中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或氯化银,由提供的物质,硫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同时存在,说明沉淀是碳酸盐沉淀,即沉淀为碳酸钙;向B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说明B中含硫酸盐溶液,B中含有硫酸钠。
A、由上述分析,白色沉淀A为Ca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B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则白色沉淀C为硫酸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原固体粉末中肯定含有Na2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无法确定原固体粉末中是否NaCl,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A是水,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C是二氧化碳,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因此丙是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甲是氢气,乙是氧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
A、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水,化学式为H2O,故正确;
B、甲生成丙指的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C、在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则所得甲、乙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1,故错误;
D、A是水,C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故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Cl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适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Cl3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化钙易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2SO4能与适量Ba(NO3)2的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除去硫酸铜带入硫酸锌,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8.【解答】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HC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Fe能与过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足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木炭和铜粉均能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解答】解:(1)①碳酸钠俗称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②B+E,产生气体,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B能与A、C反应生成沉淀,E能与A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钠能与硝酸钡、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则B为碳酸钠,E为稀硫酸,A为硝酸钡,C为氢氧化钙,D为氢氧化钾,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
③溶液A与E反应反应,即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H2SO4═BaSO4↓+2HNO3。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氢、氧、氮、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1、5、3、1,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氧、氮、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1、3、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4Cl。
故答案为:
(1)①C;②Na2CO3;③Ba(NO3)2+H2SO4═BaSO4↓+2HNO3;
(2)NH4Cl。
12.【解答】解:NH4NO3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MgSO4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eCl3溶液为黄色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现固体废物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甲和无色溶液A可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H4NO3,没有MgSO4和FeCl3;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酸钡沉淀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现将固体废物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产生气体乙和无色溶液C可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则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2CO3,没有K2SO4,由于固体废物的主要成分是NaCl,所以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有NaCl、NH4NO3、Na2CO3;
(1)根据推断过程可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因此气体乙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根据推断过程可知,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有NaCl、NH4NO3、Na2CO3,当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为:NH4NO3+NaOH=NaNO3+H2O+NH3↑,因此得到的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Na2CO3、NaNO3、NaOH,其中含有的阴离子为:OH﹣、CO32﹣、NO3﹣、Cl﹣,故填:OH﹣、CO32﹣、NO3﹣、Cl﹣;
(3)根据推断过程,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有NaCl、NH4NO3、Na2CO3,当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为:NH4NO3+NaOH=NaNO3+H2O+NH3↑,故填:NH4NO3+NaOH=NaNO3+NH3↑+H2O;
(4)根据推断过程可知,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有NaCl、NH4NO3、Na2CO3,故填:NaCl、NH4NO3、Na2CO3。
13.【解答】解:(1)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H、M是常见的碱,氧化铁会与E反应,B会转化成E,所以E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F是铁,二氧化碳、碳酸氢钠都会生成C,所以C可以碳酸钠,D会生成碱H,所以D是水,H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M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2)物质C的化学式是:Na2CO3;
(3)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水和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反应①~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3CO+Fe2O3高温¯2Fe+3CO2;
(2)Na2CO3;
(3)置换。
14.【解答】解: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金属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C,则C是硫酸亚铁,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黑色固体B是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红色固体D是铜单质,红棕色粉末E在CO作用下生成铁,E是三氧化二铁;
(1)B物质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2)溶液C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3)D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反应③铁和硫酸铜反应,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4)反应②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
(5)反应④是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
(1)四氧化三铁;
(2)FeSO4;
(3)作导线,强;
(4)置换反应;
(5)Fe2O3+3CO高温¯2Fe+3CO2。
1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3%的A溶液常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故A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B就是二氧化锰;C是生活中常见液体,故C则为水,甲就是氧气;E可用于温室中的气体肥料,故E是二氧化碳;则乙就是碳;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故丙就是氢氧化钙;C和D能反应生成丙,故D就是氧化钙。
(1)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中B(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2)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3)化合反应③是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发生的条件为点燃。故填:点燃;
(4)反应④常用于检验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三.推断题(共6小题)
16.【解答】解:(1)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为氧气;B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黑色固体丙为氧化铜;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A可以在黑色固体甲作用下生成B(氧气)和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一氧化碳;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D、E都具有还原性,所以E为氢气,黑色固体乙为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MnO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黑色固体丙为氧化铜,D为一氧化碳;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还原性。
(3)反应②为水蒸气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H2+CO。
故答案为:(1)MnO2;分解;
(2)还原;
(3)C+H2O高温¯H2+CO。
17.【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E的溶液呈蓝色,则E为氯化铜,A和B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可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和B从盐酸、碳酸钠和铁中选择,而氯化铜可与铁、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所以C和D从铁、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中选择,而铁只可以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A或D有一个为铁,若A为铁,则B为盐酸,C只能是氯化铜,与E为氯化铜冲突,所以D为铁,铁只能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则B为盐酸,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为碳酸钠,剩余C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符合上述逻辑框图关系,因此可知A为碳酸钠,B为盐酸,C为氢氧化钙,D为铁,E为氯化铜;
故答案为:CuCl2。
(2)B为盐酸,D为铁,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显绿色,所以看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气泡产生。
(3)B为盐酸,C为氢氧化钙,是酸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际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4)A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符合反应物相互交换组分生成新物质的特点,所以为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18.【解答】解: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X,则甲是过氧化氢,X是氧气,Z为紫红色金属,则Z是铜,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则Y是铁,X能反应生成乙,则乙可能是一氧化碳或铁的氧化物,带入验证,满足条件;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为零,M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零,则锰元素化合价为+4,故填:+4;
(2)根据推断过程,乙为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则乙是一氧化碳,故填:CO;
(3)根据推断过程,Y为铁,Z为铜,则Y→Z的反应为铁与可溶性铜盐的反应,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根据推断过程,X为氧气,Y为铁,丙能反应生成Y,若丙为由磁性的黑色固体,则丙为四氧化三铁,X→丙的反应为铁丝燃烧,故填:3Fe+2O2点燃¯Fe3O4。
19.【解答】解:A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在受热的条件先分解成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D、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D是二氧化碳、H是一氧化碳,E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E是氢氧化钙,B能反应生成E,说明B是水,F是纯碱的主要成分,F是碳酸钠,E能与F反应生成G,则G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钠,K是蓝色沉淀,则K是氢氧化铜,G和J能反应生成K,说明G是氢氧化钠,则J是硫酸铜,H能与I反应,I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J,说明I是氧化铜,带入验证,满足题意;
(1)根据推断过程,J是硫酸铜,故填:CuSO4;
(2)根据推断过程,E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钠,反应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
(3)根据推断过程,D是二氧化碳,H是一氧化碳,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高温¯2CO。
20.【解答】解:(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农业上通常用E和F配制农药波尔多液,G是紫红色固体,所以G是铜,C会转化成铜,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F会转化成铜,所以F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D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E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CO3;Ca(OH)2;
(2)将D和E的转化跟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比较,可以确定E是氢氧化钙,F是硫酸铜。
根据上述推断结果,可以知道反应③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故填:CuO+CO△¯Cu+CO2;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3)析转化关系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为:
①CaCO3高温¯CaO+CO2↑,属于分解反应;
②CO2+C高温¯2CO,属于化合反应;
③CO+CuO△¯Cu+CO2,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④CaO+H2O=Ca(OH)2,属于化合反应;
⑤Ca(OH)2+CuSO4=Cu(OH)2↓+CaSO4,属于复分解反应;
⑥Fe+CuSO4=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只有⑥。
故填:⑥。
21.【解答】解: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则一定有CuCl2;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和蓝色溶液,CaCO3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中有氯化铜、氯化钙。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NaOH、CuCl2、CaCO3,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所以溶液Ⅰ一定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而后面实验对氯离子的检验没有意义,因为无法确定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OH)2。
(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都是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2)无色气体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3)白色沉淀Ⅱ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4)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NaCl、Mg(OH)2。
故答案为:(1)过滤;
(2)CO2;
(3)NaCl+AgNO3=AgCl↓+NaNO3。
(4)NaCl、Mg(OH)2。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2.【解答】解:(1)①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填:还原;
②相同体积下,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少,吸收效果差,所以用石灰浆不用石灰水;故填:相同体积下,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少,吸收效果差;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亚硫酸钙微溶于水,所以固体2中有碳酸钙和亚硫酸钙;故填:碳酸钙、亚硫酸钙;
(2)①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钙盐,C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温室气体,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A是氯化钙、C是二氧化碳,所以B是碳酸钙,B转化为A的过程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若D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则D是碳酸钠,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可以通过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检验D中阴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碳酸根离子;故填:复分解反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碳酸根离子;
③C是二氧化碳,将足量C通入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测得该溶液pH=4,加热至90s时C完全排出,则液体的pH变为7,加热过程pH变化图像为;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23.【解答】解:“五环”中已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硫酸铜均发生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铜和氢气可发生反应生成铜和水;则A是氢气,B是氧化铜,C是稀盐酸,D是硫酸铜;
(1)综上所述,A是氢气,D是硫酸铜,化学式分别为H2;CuSO4;
(2)B是氧化铜,C是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uO=CuCl2+H2O;
故答案为:(1)H2;CuSO4;
(2)2HCl+CuO=CuCl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附真题答案,共19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附真题答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