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6水和溶液(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6水和溶液(word版附解析),共32页。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6水和溶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1•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2021•本溪)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3.(2021•贺州)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
A.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C.修车师傅用汽油清洗手上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烧火时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
4.(2021•贺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5.(2021•南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6.(2021•绥化)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B.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是纯净物
7.(2021•乐山)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8.(2021•绥化)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C.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9.(2021•广东)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
C.肥皂遇到软水易起浮渣
D.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10.(2021•广东)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11.(2021•深圳)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 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12.(2021•恩施州)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核外电子数
S2﹣
S
B
氮气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C
酒精度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A.A B.B C.C D.D
13.(2021•山西)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熟石灰
硫酸铜晶体
40
55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14.(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的溶解度
A
从60℃升温至80℃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从60℃降温至40℃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D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A.A B.B C.C D.D
15.(2021•眉山)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与软水
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氢气
16.(2021•宜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7.(2021•株洲)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18.(2021•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19.(2021•潍坊)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20.(2021•潍坊)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21.(2021•新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D.t2℃时向100g水中加入7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22.(2021•济宁)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23.(2021•成都)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24.(2021•连云港)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5.(2021•凉山州)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20g固体(不含结晶水)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6.(2021•上海)对于t℃时的30% 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透明
B.每100g水中溶解30g KNO3
C.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D.若再加30g 硝酸钾,则变为60% KNO3溶液
三.填空题(共6小题)
27.(2021•黑龙江)请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8.(2021•南宁)(1)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南宁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水质冠军”。以下措施,你认为有利于爱护水资源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D.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
(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
②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A溶液
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
29.(2021•广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g;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0.(2021•江西)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时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2℃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或“=”)
31.(2021•温州)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
32.(2021•重庆)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
溶解度/g
温度℃
0
10
20
30
40
NaOH
KNO3
Na2CO3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40℃时,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
①t1时刻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 ℃。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填序号)。
2CO3溶液
NO3溶液
溶液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3.(2021•十堰)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在20℃时,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在t℃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 w2(填“>”、“=”或“<”)。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4.(2021•黑龙江)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5.(2021•长春)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KNO3
110
138
(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时,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36.(2021•通辽)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
B.豆浆
C.糖水
D.泥浆
(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聚焦重点,下列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4)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37.(2021•菏泽)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请完成:(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 。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8.(2021•东营)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 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 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4)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39.(2021•天津)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泥沙
D.花生油
(2)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KCl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③某同学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得到相应的A、B、C三种溶液,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 g。
40.(2021•苏州)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Ⅰ.节约用水
(1)如图所示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字母)。
Ⅱ.水的净化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2)“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混凝剂,其化学式为KAl(SO4)n•12H2O,n的值为 。
(3)“吸附池”中常用 (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4)“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消毒剂,发生了反应:Cl2+H2O═HCl+HClO。若用自来水直接配制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废水处理
(5)废水中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发生的反应为:2NH3+3HClO═X+3HCl+3H2O。X的化学式为 。若废水碱性过强(pH>10),NH3的去除率会显著降低,原因是 。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6水和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解: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能碱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用水作试剂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没有煮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不能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是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能够污染土壤、农作物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作用;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A正确;
B、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B正确;
C、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D正确。
故选:C。
5.【解答】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升温造成的,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氩原子的最外层也是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如在一定温度向存在着未溶解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水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A错误;
B、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水透过滤纸进入下面的烧杯中,泥沙不能透过滤纸留在滤纸上,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搅拌并不能加快过滤的速度;故B错误;
C、地球上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所以淡水储量很少;故C正确;
D、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还含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所以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等质量的水中,丁中溶质的质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质的质量最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g:100g=8: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完全加热到50℃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50℃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20℃时多,则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A说法不正确;
B、由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B说法正确;
C、由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故C说法不正确;
D、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溶剂的质量大,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剂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A的溶剂的质量大,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多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故B正确;
C、肥皂遇到软水,泡沫多不易起浮渣,故C错;
D、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错。
故选:B。
10.【解答】解:A、a点的硼酸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10g+100g×100%≈9.1%,故A错;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t2℃时,硼酸的溶解度是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硼酸,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硼酸,所以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65g溶液,故D错。
故选:C。
11.【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故B错误;
C、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6g,所以往26g丙里加100g水,只能溶解26g的晶体,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硫离子是由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所以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不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5℃、101KPa下与25℃、101KPa下,氮气的溶解度不相等,不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酒精度相等,符合题意;
D.一般,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熔点低,所以武德合金的熔点低于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的熔点,不合题意。
故选:C。
13.【解答】解:℃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则该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浓度最大为:0.16g0.16g+100g×100%<16%,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选项说法正确;
C.题干中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推断析出晶体的质量,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溶剂的量没有改变,但硫酸铜的质量减少,变成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从60℃升温至80℃,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B、从60℃降温至40℃,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C、恒温蒸发部分水,溶解度不变,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完全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固体不能溶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A说法不正确;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与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说法正确;
C、由于工业废水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灌溉农田,还会造成水土污染,故C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解答】解: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例如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例如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例如丙的浓度很小,乙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10℃时,丙的溶解度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100g,乙的足量是30g,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30g130g+20g×100%=20%,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A、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
B、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B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剂不一定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错;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D错。
故选:B。
19.【解答】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浇灌农田,会造成水土污染,农业减产甚至绝产,故说法不正确;
B、使用无磷洗涤剂可减少水体出现“水华”、“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减少水体污染,故说法正确;
C、用活性炭不能软化硬水,但是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故说法不正确;
D、自然界的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可得到城市生活用水,但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B。
20.【解答】解:A、t1℃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如果不知道是否饱和,不能比较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25g100g+25g×100%=20g物质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都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b的溶解度是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能够溶解,所得溶液质量是,一定小于65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7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①20℃,溶剂20g,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
②20℃,溶剂20g,溶质,有固体剩余,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100%≈24.0%,
③升高到的温度不能确定,需要该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为:8g28g×100%≈28.6%,
④降温到20℃,溶剂20g,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100%≈24.0%,
A、溶液②、溶液④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溶液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的状态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故C正确;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故D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A、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即在100g水中溶解了,此时析出了10g固体,说明一开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10g=,故A正确;
B、降温一段时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该溶液一开始属于不饱和溶液,故B错;
C、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且温度不能变,所以加入溶剂,不能蒸发溶剂,故C错;
D、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即在100g水中溶解了,所以20℃时,131.6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故D错。
故选:A。
24.【解答】解:A、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不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多,则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5.【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g,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没说是否饱和不能比较大小,故B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按照t2℃甲的溶解度计算,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计算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按照t3℃时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甲>丙,故C错;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100g水,降温到t1℃,由于t1℃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60g﹣40g=20g,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6.【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且硝酸钾溶液是无色的,选项说法正确;
℃时的30%KNO3溶液的含义是该温度下,每100g溶液中中溶解30gKNO3,选项说法错误;
C.若对该溶液进行降温或恒温蒸发溶剂就可能会析出晶体,形成悬浊液,选项说法正确;
D.若再加30g硝酸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30%+30g100g+30g×100%<60%,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6小题)
27.【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故答案为:(1)t1;
(2);
(3)蒸发结晶;
(4)乙>甲>丙。
28.【解答】解:(1)A、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可以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以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水中动植物的可以适当的净化水体,不能全部抑制,故C错误;
D、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可以变化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ABD。
(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C;
②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③A、A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A错误;
B、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中的溶剂最多,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溶液,故B错误;
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B、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5g,所以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B、C可以全部溶解,A不能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故C正确;
D、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故D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1)ABD。
(2)煮沸;
(3)①C;
②50g;
③CD。
29.【解答】解:(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的溶解度,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3)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设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x,x﹣30g=15g,x=45g;故答案为:45;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乙>甲>丙。
30.【解答】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如果不是饱和溶液,不能比较其质量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50g,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故填:C;=。
31.【解答】解:(1)根据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由于与水蒸气反应,故生成的气体不纯,实验的过程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因此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氢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有铁和氧两种元素,且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空气的名称是氢气;故填:氢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可燃空气的质量之和为生成水的质量,即16×456×3+16×4×100%×m1+m2=m3;化简得:829m1+m2=m3;故填:829m1+m2=m3。
32.【解答】解:(1)查阅表中数据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为、Na2CO3的溶解度为,故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故填:>;
(2)①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说明t1时刻为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②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说明t2时刻,100g的水中溶解了119g的NaOH,溶液为饱和状态,说明t2时刻的溶解度为119g,查找表中数据,NaOH溶解度为119g时,对应的温度为30℃,故填:30;
(3)40℃时,NaOH的溶解度最大,Na2CO3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NaOH中的溶剂最少,Na2CO3中的溶剂最多,降温到30℃,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Na2CO3,故选:A。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3.【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的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3)在t℃时,碳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w2;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乙;
(2);
(3)=;
(4)降低温度。
34.【解答】解:(1)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1。
(2)在t2℃时甲溶解度是25g,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故填:。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故填:蒸发结晶。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甲、乙变成不饱和溶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丙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丙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故填:乙、甲、丙。
35.【解答】解:(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2)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KNO3;
(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3.3g100g+13.3g×100%≈11.7%≠20.9%,所以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时,NaCl的溶解度,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到30℃之间,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能相等,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故答案为:(1);(2)KNO3;(3)BCD。
36.【解答】解:(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下;
(2)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白酒、糖水,豆浆、泥浆属于悬浊液,故选:AC;
(3)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不会污染水资源,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会污染水资源,故C错误;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BD;
(4)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烧杯甲底部有固体剩余,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②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故A正确;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甲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2g,所以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6g的晶体,得到66g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使悬浮物沉淀;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下;
(2)AC;
(3)BD;
(4)①b;
②A。
37.【解答】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铜原子、1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和10个氧原子,所以空格处有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即填写:3H2O;故填:3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g+200g﹣=;故填:;
(3)设前两次使用1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则: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196 44
19644=x4.4g
x=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g100g×100%=19.6%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38.【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0℃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合理即可)。
(3)由表中的数据知,在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是:﹣47g=;升温至60℃时,由于溶解度减小,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
(4)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说明了溶液的温度升高,则加入的物质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Na+、OH﹣、H2O。
故答案为:(1).易溶;
(2).先增大后减少(合理即可);
(3);
(4).有晶体析出;
(5).A;
(6).Na+、OH﹣、H2O。
39.【解答】解:(1)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2)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18g,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g+50g=68g。
③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加入的氯化钾能全部溶解,降温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则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2g。
故答案为:
(1)B;
(2)①;②68;③2。
40.【解答】解:(1)A.该图标是循环使用标志;
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
C.该图标是中国环境标志;
D.该图标是中国节能标志;
故选:B;
(2)钾元素为+1价、铝元素为+3价、硫酸根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3)+(﹣2)×n=0,解得n=2;故填:2;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4)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故填:HCl+AgNO3=AgCl↓+HNO3;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2个氮原子存在与X中,则X的化学式为N2;若废水碱性过强(pH>10),NH3的去除率会显著降低,原因是碱性过强会消耗HClO,使HClO浓度降低,导致氨的去除率降低;故填:N2;碱性过强会消耗HClO,使HClO浓度降低,导致氨的去除率降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专题5 水和溶液(word版附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9物质鉴别、推断(word版附解析),共35页。
这是一份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word版附解析),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