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文ppt课件
展开1.(多选)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改变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有许多,以下方法中不能达到改变物质溶解性目的的是( )A.改变溶剂的温度 B.利用非水溶剂C.搅拌 D.增加溶剂的量
2.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老师演示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是将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1)观察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2)观察②④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________。
3.【中考•温州】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4.【中考•佛山】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点拨】由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说明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剩余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溶剂质量减少了,溶质质量不变,则浓度比原溶液增大了。
5.【中考•丽水】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两烧杯中的溶液的浓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点拨】由图示可知,向50 g水中分别放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20 ℃时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小于80 g;而蔗糖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 g,该溶液可能是20 ℃时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由于两烧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是50 g,蔗糖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比氯化钠溶液中大,故蔗糖溶液浓度比氯化钠溶液大。
6.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点拨】加入硝酸铵后,溶液温度下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向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D.对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点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A错;一定温度下向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也不会增加,故C错;对同一种溶质而言,只有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D错;某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该种溶质、蒸发溶剂和改变温度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只有增加该种溶质的方法才会使这种溶质质量增加,其余两种方法溶质质量不变。
8.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⑥通入少量CO2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③⑤⑥ D.①②⑤
【点拨】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用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9.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与一U形导管连通,U形导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1)如果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会________,U形导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
(2)如果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会________,U形导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降低
10.在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10 g食盐并搅拌,待食盐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再加入10 g食盐并搅拌,得到溶液B,并且底部约有2 g食盐固体没有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C.溶液B的浓度一定大于溶液A的浓度D.溶液B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11.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请将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填入下表(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温度下,100 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 g食盐,搅拌后可得到103 g食盐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D.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筛选法解答。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正确;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再加入食盐固体,无论怎么搅拌,食盐都不会溶解,故B错;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会溶解,因为该溶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为白糖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错。
13.在t ℃时,对100 g某溶液A进行如下操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A和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C和溶液D一定是饱和溶液C.将溶液D继续蒸发20 g水,一定析出8 g晶体D.溶液C和D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现象分析法解答。由溶液A恒温蒸发10 g水,无晶体析出可知,溶液A为不饱和溶液;由溶液B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得溶液C可知,溶液C一定是饱和溶液,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又由溶液C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5 g晶体可知,溶液D一定是饱和溶液,且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每10 g水中溶解5 g溶质,从而可以推知,B溶液蒸发10 g水只析出3 g晶体,说明B溶液是t ℃时的不饱和溶液;
若将溶液D继续蒸发20 g水,则会析出10 g晶体,溶液C、D既然是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相等的,都等于5 g:10 g=1:2。
1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B.A杯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A、B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两杯溶液中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
初中化学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完美版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底部的固体消失了,石灰水变浑浊,学以致用,实验探究4,KNO3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习题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不饱和,①②③,物质本身性质,溶剂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饱和溶液,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增加溶剂,无变化,加蔗糖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