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示范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不饱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参与2020年的疫情防控。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是浓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C.一定是稀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点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没有必然联系,A、C错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B错误,D正确。
2.【中考·温州】如图所示,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点拨】颜色、味道及砂糖溶解得很快,都不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砂糖固体有剩余。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包含关系B.浓溶液与稀溶液为包含关系C.饱和溶液与浓溶液为交叉关系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为并列关系
【点拨】溶液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它们是并列关系,A错误;浓溶液和稀溶液也属于并列关系,B错误;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没有必然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所以二者是交叉关系,C正确;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所以二者属于交叉关系,D错误。
4.【中考·丽水】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两烧杯中的溶液浓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点拨】由图可知,NaCl固体未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20 ℃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小于80 g;而蔗糖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其浓度比NaCl溶液浓度大。
5.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1)把硝酸钾固体放到硝酸钾溶液中,固体减少,则原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溶液。(2)将常温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 ℃,变成________溶液。(3)10 ℃时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
(4)将50 ℃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 ℃,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5)向20 ℃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水,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恒温蒸发溶剂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点拨】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③、⑥一定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应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②正确。故选D。
7.【模拟·淄博】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倒出部分食盐水
【点拨】往食盐水中加食盐,即增加溶质食盐的量,可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故A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向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D.对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点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A项错;向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也不会增加,故C项错;对同一种溶质而言,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项错;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和改变温度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只有增加溶质的方法才会使溶质质量增加,其余两种方法不会使溶质质量改变。
9.【中考·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温馨提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点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①对;加入Ca(OH)2也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②对;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要将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③对,④错。
10.【模拟·杭州】在炎热的夏天,小金从5 ℃的冰箱冷藏室里拿出一杯蔗糖溶液A,发现杯底有少量蔗糖未溶解,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得到B溶液,则有( )A.5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A溶液和B溶液质量相等D.A溶液和B溶液溶质质量相等
【点拨】由题意知,5 ℃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从5 ℃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B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质量增大,故C、D错误。
11.【中考·沈阳】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 g水和25 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 g水和25 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__________。
(2)20 ℃时,固体A的溶解能力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固体B的溶解能力。(3)20 ℃时,如何判断乙烧杯中的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加入固体B,观察固体B是否继续溶解
12.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少量未溶解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与一U形管连通,U形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1)如果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晶体的量会________,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的量会________,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下降
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
13.【2020·滨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筛选法解答。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项错。
14.【改编·宁波】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 : 25D.四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点拨】由题意可知,5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8 gNaCl,第一组中只溶解了15 g,还能继续溶解,为不饱和溶液,第二、三、四组均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 g : 50 g=9 : 25,A错误,C正确;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正确;第二、三、四组溶质质量均为18 g,D正确。
1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B.A杯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A、B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两杯溶液中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部溶解,烧杯底有未溶解固体,固体全溶解,一定量,升高温度,浓溶液与稀溶液,判断正误,结晶的方法,课堂小结,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全部溶解,部分溶解,KNO3析出,+5gNaCl,+15mL水,+5gKNO3,探究新知,分析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9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ppt、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wmv、海水晒盐wmv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