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0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 2,5 ④900,19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
2.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4.浓盐酸和浓硫酸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均具有挥发性 B.两者均具有刺激性气味
C.两者均具有腐蚀性 D.两者均是黏稠状液体
5.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1.5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香烟的烟气中含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7.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的是( )
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 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9.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
酸盐
10.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丙>乙>甲>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丁>丙
11.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12.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论错误的是( )
1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4.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甲是H2,乙是O2
B.甲是HNO3,丙是NaNO3
C.乙是CO,丙是CO2
D.乙是Cu(OH)2,丙是CuSO4
15.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曲线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
(2)导电性最好的金属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__ 。
(4)熟石灰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
17.(7分)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科学防疫,从我做起。
(1)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可以提高人体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下表是小明家里某天午餐的食谱。
①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谱中还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________。
(2)消毒: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或“盐”)。
②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③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④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3)救治。为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氧烛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应: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8.(7分)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两金属片相互刻划,根据划痕,说明黄铜比铜的硬度要________。
(2)①通过图2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A、C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要用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防止家中菜刀生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图3中的小气球变小,所用的液体和固体应该是下面中的________ 组。小气球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氢氧化钠 B.水、硝酸铵
C.水、氧化钙 D.水、氯化钠
E.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19.(6分)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填“<”“>”或“=”) 乙。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0.(6分)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I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4)配制时,除图1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____________(填一种
仪器名称)。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20%。
2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10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 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 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 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O
氧化物
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2CO3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选项
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Zn粉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含MgCl2
B
CuO粉末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中可能有NaOH
D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炒鸡蛋、咸味花生
饮品
酸奶
组次
实验操作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相互评价
第1组
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_________都不溶于水
第2组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组
溶液无明显变化,第3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________(写1条即可)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答案
一、1.C 2.A 3.B 4.C 5.B 6.A 7.B 8.C 9.B
10.B 点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最不活泼,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说明甲比丁活泼,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说明丁比乙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11.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A正确;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B错误;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0 ℃~70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70 ℃~100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错误; 40 ℃时,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经计算此温度下ZnSO4的溶解度约为69.5 g,D错误。
12.B 点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溶液a一定含有氯化镁,A正确;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盐酸,则一定有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B错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剩余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C正确;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D正确。
13.D 点拨:操作Ⅰ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A、B错误。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C错误。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正确。
14.B 点拨:甲是H2,乙是O2,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丙为水,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该情况可能,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硝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丙不能转化为乙,故B选项符合题意;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若甲是氧气,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能转化为二氧化碳,该情况可能,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甲是硫酸,则符合图示转化关系,该情况可能,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5.D
二、16.(1)H2O (2)Ag (3)CH4 (4)OH-
17.(1)①蛋白质 ②维生素
(2)①盐 ②+1 ③74.5 ④900
(3)NaCl
18.(1)大
(2)①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 ②水
③排除水中溶解物质的干扰 ④洗净后擦干置于干燥处
(3)A、C、E;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瓶内气压增大;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瓶内气压增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瓶内气压增大
19.(1)> (2)2<m≤40 (3)B、C、D
20.(1)AgNO3;CO2
(2)H2SO4+Ba(OH)2===BaSO4↓+2H2O
(3)CuCl2+Fe===FeCl2+Cu(合理即可)
三、21.(1)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2)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3)引流 (4)胶头滴管 (5)<
22.(1)③,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 (2)碳酸钡
(3)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
(4)节约药品
(5)向着手心
四、23.解:(1)碳酸钙的质量为12 g-2 g=10 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eq \f(10 g,12 g)×100%≈83.3%。
(2)由分析可知,30 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12 g-9 g=3 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3 g x
eq \f(100,3 g)=eq \f(73,x)
x=2.19 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2.19 g,30 g)×100%=7.3%。
(3)30 g稀盐酸消耗3 g碳酸钙,100 g稀盐酸消耗10 g碳酸钙,设10 g碳酸钙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二氧化碳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 g y z
eq \f(100,10 g)=eq \f(111,y) y=11.1 g
eq \f(100,10 g)=eq \f(44,z) z=4.4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11.1 g,10 g+100 g-4.4 g)×100%≈10.5%
答:(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3)12 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3%的NaCl溶液,1%),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6% ③>,200 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金属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02,A 2, 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9%,C 2,8%,D错误,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