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全册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展开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第3节 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订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探究物质比热容
制订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1- t2 /℃ 通电时间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补充:得出水的吸热本领大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 概念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与读法)
2.观察比热容表(p45),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对比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桶水的密度、比热容与一碗水的密度、比热容相同)与密度一样。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4)一般情况下,水的比热容最大。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上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导入没有吸引力。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三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三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设计,共6页。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实验准备,教学过程,播放视频,揭示课题,体验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