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1.【中考·茂名】下列有关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能够导电的溶液一定是酸 C.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是酸 D.能与碱发生反应的物质是酸
2.【中考·烟台】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D.内壁有铁锈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3.【中考·深圳】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4.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约药品(或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点拨】(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变红的为有紫色石蕊试液的a。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药品的用量少,既可节约药品,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检验碳酸盐最简单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故试剂X的名称是澄清石灰水。
(4)实验Ⅲ中,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仪器②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5.【中考·陕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或溶液颜色无变化)
向溶液中引入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2NaOH+CO2===Na2CO3+H2O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6.【中考·绥化改编】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点拨】若A是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不一定有水,如硫酸和活泼的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而不是水;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因为相互之间不一定交换成分,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不是复分解反应。
7.【中考·益阳】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点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A选项错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B选项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缩小,故C选项错误;氯化氢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小,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故D选项正确。
8.【中考·安徽】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9.【中考·呼和浩特】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A中,推入NaOH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瘪气球膨胀(或气球胀大)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的化学通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他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向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在C试管中继续加稀盐酸,蓝色沉淀消失,合理即可)
【点拨】(1)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推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空气从玻璃管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2)B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在试管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先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四个实验中,A体现了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体现了碱能与某些盐反应,D体现了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B实验体现了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反应,因此,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的化学通性的是A、C、D;实验A、C、D分别体现了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通性、碱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的通性、碱与指示剂作用的通性,所以还有一条碱与酸反应的化学通性待探究,结合以上实验可向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在C试管中继续加稀盐酸,蓝色沉淀消失,均能得出碱与酸反应的通性。
10.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认识“居民”。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
CO、CO2、Fe2O3
化学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习题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性质,不变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NaOH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持续大量气泡放热,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铁钉表面有气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图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