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素材妙用(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37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内素材妙用(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370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作文指导:课内素材妙用
- 课内素材妙用(二) 其他 20 次下载
- 课内素材妙用(三) 其他 16 次下载
课内素材妙用(一)
展开
这是一份课内素材妙用(一),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都源于她的“纳”。而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都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领略了大海的性情,在大海中进行了锤炼的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
妙用示范2
站在文学的门口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敬畏的心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些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或铿锵或柔美的辞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多向解读
1.做人要讲诚信。陈太丘依照约定时间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毅然离去,一点也不姑息朋友。年仅七岁的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管子》中有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古人鄙视不讲信誉的行为,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却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2.要有时间观念。《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是生命的量尺,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等于慢性自杀。《世说新语》全书所记载的故事都不长,但都写得生动,常常通过几件事或几句话就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做人要讲礼仪。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国家的脸面。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有人认为元方不懂礼貌,得理不饶人;有人认为友人有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人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会友人呢?其实元方当时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妙用示范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从小便是孔子爷爷的小“粉丝”。每每打开《论语》,品读那些字句,就如同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与孔子爷爷对话,聆听智者的声音,体悟圣者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名言莫过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则名言告诉我:能者便是最好的老师。在成长过程中,身边总有一些人陪伴着我一起学习、成长。其实,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去借鉴,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我们这个拥有45个成员的班集体中,许多同学都有着一技之长。那些运动健儿、“给画大师”、手工巧匠、“小提琴家”等,都是班级里最亮丽的风景线,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小“老师”。
妙用示范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诸葛亮曾告诫其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则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既是对诸葛亮的成功之道的理论总结,也是告诫其子如何成才的奥秘所在。
历史证明,大凡有远大志向、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都是奉行“寡欲尚俭”的原则。因为只有淡泊名利、物质生活俭朴的人,才能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保证人生“大志”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白于贪图安逸、追求奢侈生活而使得意志衰退,甚至败家丧身的人屡见不鲜。相反,那些在物质生活上安于节俭、甘于淡泊的人,往往能在清贫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战胜一切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使之变为成才的无价之宝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巨大精神动力。
“淡泊以明志”是正确人生的方向盘。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宁静以致远”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妙用示范
可贵的忧惧
没错,忧惧是可贵的。忧虑和恐惧的背后,是一种见微知著的智慧,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眼界,更是一种胸怀天下的责任和“言人之不敢言”的勇气
当然,相比于忧惧,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更青睐“乐观豁达,活在当下”,所以忧天的杞人被嘲笑了几千年(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嘲笑的资本),所以要做杞人这样的人,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需要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需要面对主流思想的排斥和打压,更要对晓之者们的“爱心劝导”提高警惕。不是吗?混沌未开的远古,当国人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杞人独自沉浸在“天地崩坠”的忧惧中,这种忧惧也许会衍生出宇宙探索之旅。然而,晓之者打着“关心”的旗号走近他,于是杞人的思想被同化,忧惧消失,探索停止。如果杞人能够坚持对天地的忧惧,如果晓之者能重视忧惧,谁能说杞人不会成为中国的牛顿或开普勒?谁能说中国不会成为近代科学文明的又一发源地呢?
忧惧是可贵的,忧惧产生的痛苦亦是可贵的。它促人反省,激人斗志,孕育新生。常怀忧惧之心的民族才能永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妙用示范
挤时间学习
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寻阳,与吕蒙议论问题时,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
多向解读
1.对女性潜力的伟大发现。鲁迅先生曾用“勇毅”二字概括中国女性的非凡品质。在古代社会,女性是受歧视和压迫的。《木兰诗》则是反传统的,诗的潜台词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首诗处处用男子来衬托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是凯旋的壮士、胜利的英雄,凭她的战功,可官至尚书郎。可以想象,多年征战,木兰是何等善战,何等神武,何等顽强,何等机智!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在轻视妇女的时代,《木兰诗》的出现,把赞歌献给女性,不是具有反传统的意义吗?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该诗称赞女性的美,不仅仅限于容貌美、体态美,更侧重的是性格美、意志美。
2.爱国主义的深刻体现。木兰投身的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呢?“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见是与胡人作战,是为抵御胡人的侵略而战,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就具有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因此木兰从军的爱国壮举是应该被称颂的。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