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精编精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概念强化疫病,历史上的疫病举例,疫病的危害,古代疫病防治,西医成就,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1)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①古埃及时期,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②18世纪时,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④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⑤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及一半以上军民死于鼠疫。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③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死亡。④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肆虐两个世纪,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⑤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1)重视公共卫生①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2)防治疫病的方法①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发明的人痘接种防治天花,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
    (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大大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发展迅速。法国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拓展提升——古代中国的疫灾规律
    (1)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1911年间,疫灾频度为25%,平均每4年中就有一年发生过疫灾。(2)中国疫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变化相关,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反之则反之。(3)中国疫灾频度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较小的周期叠加形成较大的周期。在世纪和千年时间尺度上,疫灾频度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成正相关,寒冷期疫灾频繁,温暖期疫灾稀少,3000年来,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疫灾日趋频繁的长期变迁趋势。(4)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疫源地区重于非疫源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地区。(5)区域开发过程和人地关系演变对疫灾分布变迁起着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拓展提升——古代疫灾的影响
    1.疫病为人类带来的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一场疫病死去数十万、数百万人,在古书中每个朝代都曾出现过。2.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3.疫病导致政治变动和王朝更替。4.疫病可以影响战争:疫病流行对战争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1)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2)疫病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3)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战争。5.疫病还影响文化发展、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1.战国时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时期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5.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6.中药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2)明朝李时珍著成的《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整理中医典籍,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拓展提升——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1)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两次巨大的变革,一次是以《内经》为标志的医学理论的总结,还有一次就是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标志的临床诊治辨证体系构建及方剂创制之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极为推崇。(2)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中医学有了较快发展。在临证医学和药物学方面有突出成就,医学基础理论也有一定的发展。西晋医家王叔和著成《脉经》,使脉学理论和方法更加系统化。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做了系统全面论述,在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葛洪的主要医学成就是《肘后备急方》,涉及古代急救、传染病和内、外、妇、五官、精神、伤骨各科,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对病种、病源和症状的描述简洁扼要,选方实用,疗法简便。所选药物体现验、便、廉的特点。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方5 700多首,方论3 500首,内容详博,医史学者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还特别重视医德修养,把医德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技术要精湛;第二是品德要高尚。(3)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1)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可对微生物进行细致观察。(4)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广受欢迎。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3)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4)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