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中国,敬请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 小桥流水石皮弄,粉墙黛瓦乌篷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三段诗,分别描绘了人类哪三种居住形式?
    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二、世界各地的民居:
    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阅读前三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长江黄河辽河流域等
    为了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房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系辞下 》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古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 辞过》
    史料研习:上古人类居住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变化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具、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变。
    思考:影响人类居住场所变化的原因?(1)人类最初选择穴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受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制约。(2)人类离开洞穴开始营建房屋定居,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原始农业生产 出现和房屋建造技术发展等紧密相关。
    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城市发展起来,有的成为—所在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漕运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②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兴生产力积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③宋朝的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④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2)特点①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②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
    宋代集镇发展原因及特点
    专业分工苏杭—丝织松江—棉织景德镇—瓷佛山—冶铁汉口—转运
    材料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规模大,功能齐全; 形成城镇网络; 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 。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水陆交通便利。
    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趋势(如数量、分布区域、城市功能等)
    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
    隋唐以后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货物集散地
    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数量增多;地理位置南移、东移;经济功能增强。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兴起,这些市镇( )①多以工商业著称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出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经济中心双重功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政治权利、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
    宫殿区、受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
    城市布局中已发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标准。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兴城市和城镇。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利、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思考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1)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对的高水平,保障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创立了其集中在一定地方的条件。(2)最初孤立的农村公社政治上的整体化和原始的国家机构的形成。(3)手工业、军事、祭祀活动等方面的专职化的发展。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摘自《周礼·考工记》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成功是建设的标准
    拓展: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特点?(1)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2)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以及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3)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和繁荣,使一些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 逐步成为自治城市。(4)公共建筑(如市政厅拓展、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
    1、各地民居特点 的决定性因素:2、两河流域:(1)建筑材料:(2)组成:3、古埃及:(1)建筑材料:(2)组成:4、古代中国:(1)远古:(2)秦以来(3)明朝:(4)现存:5、古希腊罗马:6、古代印第安人:
    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
    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做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大多数以泥和木材建筑。用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防晒,房内涂泥防止热气。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古埃及 两河流域
    1、各地民居特点 的决定性因素:2、两河流域:(1)建筑材料:(2)组成:3、古埃及:(1)建筑材料:(2)组成:4、古代中国:(1)远古:(2)秦以来(3)明朝:(4)现存5、古希腊罗马:6、古代印第安人:
    (1)远古: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2)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3)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4)现存:现存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 福建土楼等
    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1)远古: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2)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3)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4)现存:现存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
    拱券 ( xuàn )结构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
    1.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2.集镇是具有相当规模工商业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3.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E-mail: liu_yuhua126@126.cmQQ:1205916049 手机/微信:13465915531 课件制作:平阴一中 刘玉华
    做一个有思想从容 而又有智慧的老师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文配套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图文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村落的产生,迁徙定居,移民而成,生产发展,政治因素,古代村落的特点,聚族而居,形态各异,天人合一,农业保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评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村落的产生,中心广场,集体活动,食物储备,定居繁衍,安全防卫,集镇的出现,集镇的形成,中国古代的集镇,为军事目的而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