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前学——部编版七年级上(每日一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提前学——部编版七年级上(每日一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名著导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 《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 《阿长与》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D. 《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2.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A.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B.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C.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下列《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不适用于参加“从鲁迅笔端,看绍兴民俗”读书分享会的一项是( )
A. 《五猖会》 B. 《无常》 C. 《范爱农》 D. 《阿长与〈山海经〉》
4.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时,同学们一开始对于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提到“白话”有点难以理解,后来同学们查找背景资料,结合原文认真思考,有了如下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
A.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从原文来看,鲁迅不是反对白话,他反对的是反对白话者。
B.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句话其实是摆出了鲁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此时,白话己不再仅仅是白话,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言词。
C. 鲁迅由童年回忆引出的诅咒是有原因的,《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孝道,完全把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扭曲,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
D. 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封建传统道德、传统教育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5.选出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1926年,鲁迅先后撰_____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者犀lì_____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chá_____,读来令人兴味盎_____然。
A. zhuàn 力 察 ánɡ B. zuàn 利 查 ánɡ
C. zhuàn 利 察 ànɡ D. zuàn 力 查 ànɡ
6.《朝花夕拾》原名《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
A. 《童年回忆录》 B. 《旧事重提》 C. 《呐喊》 D. 《童年记事》
二、名著导读
7.在《朝花夕拾》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__;⑤________
8.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2)《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9.精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10.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C
4. C
5. C
6. B
二、名著导读
7. (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8. (1)《山海经》、《天演论》。
(2)《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3)鲁迅:①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②当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的救国。于是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文学救国。
保尔:①身体原因: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②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三、现代文阅读
9. (1)我无法获得心爱的《山海经》;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我向先生请教问题,遭到先生的呵斥。
(2)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3)四个语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儿童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四个语段中可以看到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割裂的,大人并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获得平等对待。想要一本《山海经》却无人关心,想要解决个问题却受到老师的呵斥,想要看场五猖会却要背无法理解的书。而那时的儿童读物也非常稀缺,因此,孩子的世界是孤独而又枯燥乏味的,以至于看到“恶鬼一般的魁星像”也天天看不厌。成年之后的鲁迅回忆往事,一方面是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鄙陋之处,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共同思考儿童教育问题。
(4)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谓孝道,违背人性的孝道,而应该赋予“孝”以现代意义。孝顺父母是天然的情感所系,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彼此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亲子血缘关系的情感是无须强调,天然存在的。
10. (1)《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提前学——部编版七年级上(每日一练)猫,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6 散步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