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风景之味11短文两篇教学课件 课件 25 次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风景之味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课件 26 次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风景之味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课件 26 次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凡人真情14背影教学课件 课件 27 次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凡人真情15白杨礼赞教学课件 课件 2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1.理解、感受诗人们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难点)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王绩(约589—644) 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王绩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归隐东皋(今属山西万荣)之时。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 望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诗人避世归隐的情怀。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王右丞集》。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
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写出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候骑”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4.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崔颢(?—754) 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有《崔颢集》。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 鹤 楼 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首联巧用典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试着体会首联的用典和效果。
“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抒发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3.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尾联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诗歌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表达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扣住诗题,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2.诗人游历过程中,见到了怎样的景色?
3.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壮丽多姿、雄浑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1.诗人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描写时发生了哪些视角的转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燕子嘴小,垒成一个窝要啄上千次,一个“啄”字,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催人进取。如此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用。
黄莺起得早,一个“争”字,写出了黄莺你追我赶,忙着抢占先机,好占住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只因是初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5.诗中哪句话色彩最鲜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诗人将初春的“绿杨”置于白堤的背景中,色彩对比鲜明,凸显出杨树的鲜绿,描写出浓浓的春意。
诗人通过巧妙地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1学年野望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野望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津,走近作者明晰背景,王绩其他作品,听读诗歌初步掌握,掌握字词,掌握节奏,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品味赏析走进心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作业课件ppt,共4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野望王绩,①傍晚,②徘徊,疏通诗意,②泛指猎获的鸟兽,③比喻隐居不仕,黄鹤楼崔颢,滕王阁,作者简介,①飘飘荡荡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