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章末检测: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展开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网点只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形成
B.商业网点就是指单个的大商店
C.商业网点的形成只受交通因素的影响
D.商业网点的形成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制约
2.下列有关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网点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网点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3.对商业网点选择有利的条件是( )
A.靠近发展林牧产品的山区
B.要远离商品生产基地
C.处在高温多雨的地区
D.处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
4.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
A.历史原因 B.自然条件好 C.国家政策 D.交通便利
5.下列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关
②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布局原则是市场最优,与交通条件无关
③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是因为那里交通便捷
④交通线的变化能够引起集市的兴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房地产开发商欲开发高级住宅和普通住宅,有关选址正确的是( )
A.高级住宅建在市区,普通住宅建在郊区
B.高级住宅建在郊区,普通住宅建在市区
C.高级住宅向城市东部发展,普通住宅向城市西部发展
D.高级住宅向城市西部发展,普通住宅向城市东部发展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A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8.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适合A城市的是( )
A.在周围地区建卫星城,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
B.大规模扩大城市面积,减轻人口过多压力
C.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D.将工矿企业迁往远离城市的地区
9.好的居住环境要求( )
①有优美的周边环境,绿地多,公共空间多 ②位于僻远的地方,只要安静即可 ③靠近工厂和交通干道,便于上下班且交通便利 ④房屋能抵御一定的自然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有关居住小区居住环境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及各种辅助建筑物的建设要求安全、实用、利于采光和通风
B.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要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合理与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
C.居住小区的空间组合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不同空间的分布和比例应该适宜,不应该相互干扰。
D.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要以最经济为原则,个别住户可不予考虑,避免造成较大浪费
11.居住区选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符合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求
B.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C.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D.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12.居住区道路规划应( )
A.只要能满足居民出行即可
B.一般分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两种形式
C.旁边有绿地,以便停车
D.人车混行,节约用地
交通运输成为城市运转自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3~14题。
13.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的高速列车时速达200~300 km,但由于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作用,时速不会有更大的提高。因此,德国和日本率先研制一种车轮与铁轨之间不发生摩擦的新型高速列车,时速高达500 km,这种列车的名称是( )
A.超高速列车 B.电动列车 C.超高速内燃机车 D.磁悬浮列车
14.欲从重庆运1 000吨钢材到拉萨,考虑实际线路,价格最低,并减少转运环节等因素,宜选用( )
A.河流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5.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类型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商业中心可以分为商业街、商业区、专业化商业区等
B.城市商业区一般由商业中心、商业带(或商业街)和专业化商业区组成
C.所有的城市中都有中心商务区
D.商业街只提供商品服务,不提供文化娱乐活动
16.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大致可分三级,下列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 )
A.A-居住小区,B-居住区,C-居住组团级
B.A服务半径为400~500米,B服务半径为150~250米,C服务半径为800~1 000米
C.A民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B是中小学、小吃店,C是医院、银行
D.A是中小学、小吃店,B是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C是医院、银行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便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 )
A.1 B.2 C.3 D.4
联合国人居署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举行的“2009世界人居日活动及颁奖仪式”中,山东省日照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而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成为该年度受联合国表彰的全球仅有的3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获奖城市。据此回答19~20题。
19.为巩固和发展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打造宜居家园,日照市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继续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
①市民聚居生活的地表空间 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 ③工业区和港区绿化
④长途客运站的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如果你是联合国人居署评审团的成员,你认为人们在居住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
B.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
C.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D.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居民的各种需要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反映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的是________图,其形态特征从散点状到连珠状再演变到________状。
(2)反映城市的内部结构演变的是________图。
(3)图A、B反映的是________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中A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居住区大多房屋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条件优越。从社会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3)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____________区的布局与建设。
(4)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______________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23.读“某城市工业布局图”,若布局合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所示四个工厂,属于( )
A.轻度污染的工厂 B.无污染的工厂 C.严重污染工厂
(2)上题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城市的地势情况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盛行风向为________。
(5)居民区布局在这里的原则符合(多选)( )
A.上风口原则 B.高走原则
C.近水发展原则 D.近工业区原则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世博会,地点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过去该地区黄浦江两岸都是生产岸线,分布着工厂、码头、仓库,老百姓近不了水,到不了江边。
材料二 上海市示意图和上海世博园示意图
(1)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呈__________型,在图中的卫星城中最适宜发展冶金工业和货物中转储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上海世博会选址跨越浦东和浦西的滨水区的原因是(双选)( )
A.促进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共同发展
B.邻近现代农业基地,便于提供粮食、蔬菜
C.毗邻工业园区,便于提供建筑、钢铁材料
D.带动城区改造,促进该区域城市功能转换
(3)简述上海成为我国首个承办世博会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
(4)在世博园区的选址和建造中,较好地融合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分析世博园的修建对上海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答案
1.D [商业网点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才导致了商品的流通,而商品流通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制约。]
2.D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在东北的森林地区虽然林产品丰富,但由于交通不发达,不利于货物的集散,难以形成商业网点。相反,在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交通便利的地方,却可以形成商业网点。]
3.D [商业网点要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人们的商品需求大,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的集散。而在靠近发展林牧产品的山区和处在高温多雨的地区,往往是人口稀少的地区。远离商品生产基地,要增加运费,周转速度慢,效益低。]
4.D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发达,有利于货物的集散。]
5.C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密度大,而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密度小。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因此,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线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在城市的中心,各种交通工具都能够达到,多条交通路线汇合,交通便捷程度最高,接近最大消费人口,市场范围最大,往往形成商业中心;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6.B [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通常在郊区,低级住宅区通常与工业区和低地相关联,分布在城市中心。]
7.C 8.C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A城市是攀枝花,它是在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的发展给攀枝花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9.D 10.D 11.A 12.B
13.D 14.C [第13题,从“由于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作用,时速不会有更大提高”可知,这种列车应是克服这一问题,故D项正确。第14题,考查交通方式的选择,综合考虑,并结合实际线路,公路运输较适宜。]
15.B [城市商业区一般由商业中心、商业带(或商业街)和专业化商业区组成;城市商业中心具有等级层次性,一般可分为全市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中心等;在大城市中才会出现中心商业区;商业街不但为顾客提供各种商品,也提供文化娱乐活动、食品和综合服务。]
16.C [居住区级是第一级、大型社区,包括专业性商业服务设施、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邮电局、银行、街道办事处等,服务半径大致为800~1 000米。居住小区级是第二级、中级社区,主要包括菜店、综合商店、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幼儿园、中小学等,服务半径大致为400~500米。居住组团级为第三级、小型社区,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大致为150~250米。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对题目作出解答。]
17.C 18.C [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做题应抓住以下信息:第一,图示中数字的意义及其曲线变化趋势;第二,要有正确的读图方法并找准切入点;第三,依据题目提供模式,1970年对应的数中数字为2,而2000年对应的为6,从而可以推知2000年的径流量为1970年的3倍。]
19.A 20.C [第19题,“人居”是关键词,主要是指人类的聚居地区,工业区和港区主要是工作区,而长途客运站属于交通用地。第20题,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是人们在居住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
21.(1)A 片
(2)B
(3)城市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4)接近主要交通干道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不难得出第(1)(2)两题的结论。由图中城市的数目越来越多和城市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可以判断出表示的是城市化的过程,再根据城市化的知识进行解答。
22.(1)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2)满足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形成较高级住宅区 收入
(3)商业 (4)华苑、梅江 距市中心相对较近,紧靠三环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绿地、水面,环境好。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及功能区的合理布置。侧重于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高级住宅区的区位特点。第(1)题,由图知,这五片居住区都建在城市的外缘,距市中心较远,从经济因素考虑,这里地价较低。第(2)题,从建筑质量看,这些居住区为高级住宅区,从社会因素考虑,高收入阶层才会入住高级住宅区,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第(3)题,为满足这些居住区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应有商业区的布局和建设。第(4)题,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距离,由图可知,华苑、梅江居住区紧靠三环路,距市中心较近,所以地价会更高一些。
23.(1)A (2)工业区靠近居住区及河流分布,且在居民区东西两侧较均匀分布
(3)东南向西北后转向北 工业区应位于居民区河流的下游 南高北低
(4)南风 (5)ABC
解析 居民区是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需要的地方,因此,城市内工业区的布置应考虑是否对人们的居住构成影响。同时,居住区的布置要符合上风口原则、高走原则、近水发展原则、沿边发展原则。
24.(1)星座 宝山
(2)AD
(3)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我国人才高地,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扶持。
(4)工厂搬迁,污染减少,环境改善;增加了市民新的旅游休憩地。
解析 第(1)题,上海市外围卫星城数量众多,使上海空间形态呈现星座状。第(2)题,世博会必将促进新老城区发展和城市改造,加快城市的功能转变。第(3)题,上海市发达的社会经济、交通、科技和政策等因素使上海具有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第(4)题,世博园的修建将会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得到充分体现。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章末训练: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本册综合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过关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章末检测:第三章 城乡规划: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