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1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2本册综合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为主;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时训练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完成第1~3题。1.史料中的属于(  )                A.村落 B.城市 C.集市 D.聚落2.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3.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B.为了繁衍后代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解析:1,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是货物的集散和交易的场所,交易而退说明常住人口并不多,应该是集市。第2,正确理解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人类历史上先有乡村聚落。第3,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形成。答案:1.C 2.D 3.A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据此完成第4~5题。4.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 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 城市具有密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解析:从产业结构来看,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城市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均优于农村,因而较农村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城市的人口、建筑、生产、物质、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高度集中,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随着第二次社会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出现了集市,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答案:4.D 5.B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据此完成第6~8题。6.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B.达到一定人口规模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集地,是区域的中心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7.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8.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受周围的辐射带动B.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C.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D.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解析: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具有高度密集性,人口、建筑、生产、物资、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高度集中,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能辐射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答案:6.B 7.D 8.C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据此完成第9~10题。9.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B.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10.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 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9,早期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职能单一,多以行政、军事为主。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多,功能也越来越多。二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民族解放,城市化发展速度飞速提升,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最快的时期,此时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第10,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古代的城市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同时空间上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上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答案:9.B 10.D二、综合题11.根据材料及图,完成下列各题。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类型(填字母)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 农业活动分散 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   相对完善    (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的。解析: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种形式,由于生产活动方式的差异,导致建筑景观、基础设施、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等存在差异。聚落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形成与生产力发展及社会分工密切相关。答案:(1)类型(填字母)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A  相对落后   B非农业活动密集 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 (2)聚落的形成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乡村聚落是人类社会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的,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人们开始定居后形成的;城市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由于剩余产品出现,商人出现,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由集市慢慢演化而来的。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城市中可能较早形成的两城市是    (填代号),原因是  (2)AD两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促进和限制A城市发展的因素是             (3)下图中~表示BCDE四城市的职能及区位。请合理搭配:B(  ),C(  ),D(  ),E(  )(4)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形成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5)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    ,H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认真读图,看清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城市地理特征,然后再分析比较得出答案。第(1),ABCD四城市的环境看,BC两城市位于平原,临近河流、海洋,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好;AD分别位于沙漠和山区,但有矿产资源,可能是由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由此推断BC发展较早。根据此分析可解答第(2):AD兴起的共同原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A位于沙漠,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周围有许多风景名胜),D,B(两条河流交汇处,有铁路,交通便利),C。铁路枢纽与河流交会处,是城市选择的理想条件,此第(4)题中的F应标在铁路BCBE交会处。第(5),G处有草地,H处有农田,分别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答案:(1)BC 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平原地形(2)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 气候干旱,水源缺乏(3)   (4)填图略(铁路BC和铁路BE交会处)(5)畜牧业 种植业  

    相关试卷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2本册综合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二):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本册综合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