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题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题第1页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题第2页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2.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是( )
    A.乙、丁 B.丙、丁
    C.甲、乙 D.甲、丙
    (2)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3.(2012·天津十二区县模拟)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
    D.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2)图中C、D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原料 科技 B.原料 市场
    C.劳动力 市场 D.政策 交通
    4.下面两幅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5.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大于西部。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年降水量 B.海拔高度
    C.年平均温度 D.人口密度
    (2)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2012·重庆)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二、综合题
    1.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
    简述布局②的理由: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
    2.2011年,世界粮食、能源、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粮食价格走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变化图。
    (1)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价格涨幅最大的粮食是________________,涨幅约为________;伴随粮食价格的上涨,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B.西欧
    C.西亚 D.日本
    (2)有专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是驱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试简要说明理由。
    (3)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产量不稳定 B.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根据坐标图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2)本题考查了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情况。②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②地区相似,而大自流盆地为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1)A (2)D
    2.解析:(1)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最适宜发展大规模谷物生产。(2)丙、丁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是单位面积产量高,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答案:(1)C (2)D
    3.解析:(1)A地成为我国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由于其位于河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光照充足,该地冬季气温低,没有塑料大棚蔬菜不能生长;B地纬度低,冬季气温高,适宜蔬菜生长,但存在降水不足的问题。(2)C地乳制品生产接近原料地,D地乳制品生产位于大城市附近,接近市场。
    答案:(1)C (2)B
    4.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小麦、蔬菜和草,产值构成中小麦和牲畜所占比重相差不大,说明该区域种植业、畜牧业并重,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2)混合农业一般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也较高。
    答案:(1)C (2)B
    5.解析:(1)内蒙古草原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大于西部,是因为东部距海较近降水较多。(2)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前提是对草原的合理管理,如提高人工草地比重,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1)A (2)C
    6.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的作物”,可判定答案一定要选择年均温最高的。所以看图得出丁地最合适。(2)化石能源为非可再生能源,而木薯则是生物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1)D (2)B
    二、综合题
    1.解析:(1)从四地的影响条件看:A靠近城区市场,交通便利,有河流流过,可布局易腐烂、需保鲜的农产品生产基地。B地区交通条件、土地价格和市场条件相对弱化,但好于平原区的D地,可发展乳肉家禽畜牧业;D地地处平原,从地形、土壤和土地价格上看,宜发展粮食种植业;C地处于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2)由于城市发展,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增多,使河流水质变差,处于城市河流下游的E地,已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3)由于该城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光热、降水条件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该地劳力充足,交通运输发达,可以成为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解析:(1)从三种粮食作物的价格曲线可以看出,小麦涨幅最大,大约为250美元/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粮食短缺,且经济水平较低,粮食价格上涨对其影响较大。(2)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同时促使许多国家采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3)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读图分析即可。(4)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可从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考虑。
    答案:(1)小麦 250美元/吨 A
    (2)①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促使许多国家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资源,粮食供给减少;②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3)D
    (4)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9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
    1.0
    0.6
    0.8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相关试卷

    初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当堂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量气温的一般工具是,“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的是,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图中海拔最高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