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人物形象专题)ppt课件(二)
展开本节课要讲到的小说题目《理水》《小步舞》《赵一曼女士》《有声电影》《微纪元》《玻璃》
回顾上一讲:小说情节结构专题
三个内容:一、梳理概括情节类题型 情节基本模式梳理、5W梳理法、线索梳理法二、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型 四要素+结构+感受;看位置,看文本。三、分析情节技巧类题型 情节技巧有哪些;作用指向小说几大要素
关键:套路是辅助、题目有玄机、文本是根本
分析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
第二讲 人物形象类
共三个内容:一、概括人物形象二、刻画形象手法三、人物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核心)、身份、职业、地位、能力、行为习惯等。性格特点包括:性情、品行、情感、精神等。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简要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性格+身份+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切入角度:
传统题型: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2015《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试题分析】小说阅读中考查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这样的形象特征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来。因此本题做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马兰花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如她听到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去看望麻婶却没有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钱的事而发生矛盾、忍让丈夫但也给丈夫讲理等,从这些事件和描写中,归纳、提炼出马兰花的性格特征。注意答题模式:性格特征+举例分析。
答: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回答这些词可以吗?乐于助人、善良、博爱、坚强、执着、宽容、勤劳不准确:博爱、宽容、执着非主要:坚强、勤劳
1.选点偏差 点拨:(1)选点有主次,选取主要特征概括。 (2)以情节、人物描写为主要依据。2.用词不准 点拨:概念内涵辨清楚(例如:乐于助人——博爱;大方——无私)
切入口更小、能力要求更高
(2018《有声电影》)T5.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即是要求在仔细通读全文并做出一定整理的基础上作答。这个经过是什么呢?没看电影的时候-决定去看电影-在电影院-看完回家之后。本题要求通过梳理这一过程,概括出人物的心理状态。①二姐“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便不想看,“不知为知之”强不知为知,不屑一顾,傲慢无知,自以为是,自高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就想“开开眼”,对待新奇事物抱着“开眼”的想法,有虚荣心作祟,是一种从众、趋新的态度。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推让座位、买糖、说家事、吃瓜子、说话声音大”等都写出他们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毫不在意,冷淡拒绝,实质还是固步自封;
④没有看有声电影,却“都赞叹不已”,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看电影这事,“阵势”挺大,其实对二姐们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但她们究竟还是要得出个“结论”方才罢休,不管这个“结论”是什么。或者说,只有将有声电影这个新奇事物纳入到一个她们自己的“评价体系”中,这事才真的告一段落,她们才能心安。深究下去,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市民,在面对以有声电影为象征物的强大的新奇事物甚至新的时代时,他们在不由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包括上面已经分析过的,面对“电人巨吻”时掩饰尴尬与骇异感、唯恐落后地赶时髦看有声电影,内心深处隐藏的其实都是惶恐、茫然,那是时代的焦虑症。这一点,需要对老舍的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才能解读出来,难度较大,因此只是列入参考答案,考生只需答出前三点即可。——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分析》
参考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建议:先概括心态,再结合文本分析。
“不谦虚”“虚假”概括不准
概括人物形象 小结1.四个常见分析切入角度:情节、描写、评价、背景2.两个失分点:选点偏差、用词不准3.传统命题——变式命题:切入口更小,能力要求更高(以2018年三道高考题为代表)
神态上的细节描写举例: 《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
(2019《理水》)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找出对大禹及其随员的相关描写,进行整合,点出手法。注意,对比衬托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不能丢。
具体分析不到位语言、动作、神态等,不要写在一点里
参考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2019《小步舞》)T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第(1)点几个要点堆在一起,不当,且无文本分析;第(2)点并非手法
简言之,人物形象的作用
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形象特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对主题发展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
(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考查小说主要人物的作用【答案】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从对主题的作用考虑)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从对社会的作用考虑)
(2016年全国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发展:“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点2分)
(三校联考 沈从文《静》)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从人物形象(心理上),“看风筝”“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表达了小女孩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回归的期盼;②主旨上,多次出现的“风筝”象征战乱时代下层人民漂泊无家可归,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写出社会的动荡局面;③情节结构上,文章多处话题、情节是由风筝引起的,推动情节发展;④情节结构上,结尾“一个高高的风筝,……在空中摇摆”写风筝依然在空中摇摆,意味着小女孩还和原来一样,暗示人物悲惨的结局。(每点2分,答够3点可得满分。)
人物形象作用 小结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包括“我”)、其他物象的作用——指向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暗示背景、表现主旨等几大要素。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放鸭莫言,客观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结·三分析三把握,鉴赏方法,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具体题型,如何解答,常见题型,④渲染气氛,可能出现的题型,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结·三分析三把握,鉴赏方法,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具体题型,如何解答,常见题型,④渲染气氛,可能出现的题型,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