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3科技探索之路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授课ppt课件
展开有抗虫基因的植株结出的玉米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 “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并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产生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的技术。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打破种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
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
1.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2. 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1949年,艾弗里等人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命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命个体。
1953年,奥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随后不久,确立中心法则,阐明了遗传信息流动方向。
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一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1966年,霍拉纳用实验证明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
不仅认识到自然界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还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技术发明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DNA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
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可以作为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
1970年,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发现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
1965年,桑格发明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
1977年,科学家发明DNA序列分析方法。
DNA合成仪问世,为引物、探针和基因获取提供方便。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这个实验证明了质粒不仅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重组DNA还可以进入受体细胞,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1973年,博耶和科恩将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的DNA中,转录出相应的mRNA.
1980年,科学家首次通过显微注射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小鼠。
1983年,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
1988年,由穆里斯发明的PCR技术,使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科学提供对自然界的说明,技术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艺和产品,从而造福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不断调整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推动着文明的进展。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1.3 基因工程的应用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1.3 基因工程的应用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念认知·自主学习,抗逆能力,农作物的品质,生产药物,杀虫活性的基因,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淀粉酶,化学农药,抗病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评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如血清蛋白基因,动物基因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章 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章 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是否相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目的基因的获取,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基因组文库,构建部分基因文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