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重叠(2)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找源点,经验材料数学组织,作比较,数学材料逻辑组织,促发现,结构材料综合组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思考:
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第二,是经验的。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经历。第三,是活动的。主要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探究活动。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它是一种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从动态上看,它是过程,是经历。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过程的教学,“经历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而且更是指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
通过《重叠问题》这节课的学习,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我应该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我的思考是:第一,形成用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直观、清楚的感性认识;第二,经历用集合图来表示生活中不重叠、重叠问题的技能性经验;第三,对生活中重复和不重复现象学会理性分析的观念意识,感受到主动探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理解“韦恩图”各部分之间表示的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经验材料数学组织,数学材料逻辑组织,结构材料综合组织,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3、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理性分析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养成善于全面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初步建立集合模型,并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硬币是怎样变出来的
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刘谦,大名鼎鼎的魔术师,涂玉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是一位爱玩魔术的数学教师。
这是什么?一枚放大版的美国硬币,想要吗?一枚怎么够分?请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知道奥秘吗?哈哈,重叠在一起了。
今天我们来研究有关重叠的问题。
一、找源点,经验材料数学组织
不过这次在变魔术,老师要选一些同学当我的小助手。谁想来,大家都想参加,怎么办?这样吧,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来抽幸运号码。(课前,将号码装在信封里,发给学生,为了留有悬念,让学生先不要打开看。)
大屏幕出示:
1.每人分配一个不同的号码。老师在盒子里随意摸出一个数 ,如果你的号码是摸出数的整数倍,你的号码就是幸运号码。
2.摸两次。
1.旧知出发,为新知冲突铺垫
教师先以试抽号码为由。抽到7和11,哪些数是幸运号码?(全班45人)
出示两个圈,将号码填写其中。问如果抽到这两个数,一共多少个同学成为了小助手?列式解决。把这两次抽号的情况分别填在在这两个圈圈里(初步感知直观、清晰)。一共有多少人成为了小助手?列式解决。
2.感受矛盾,深刻体会重复现象
(1)正式抽选号码。故意装作随便抽,实际上早有安排。抽到6和9。画出两个圈,让学生报出幸运号。提示为了看得清楚,还是把这两次情况填写在这两个圈里。
6的整数倍:6、12、18、24、30、36、42。
9的整数倍:9、18、27、36、45.
(2)一共有多少同学成为了小助手?学生根据旧知迁移,估计未能想到重复问题,直接将两个圆圈的数相加。
教师相机板书:7+5=12(人)
(3)教师请学生打开信封,小助手拿着幸运号到前面来排队,站成两队。
发现矛盾:
怎么少上来两位同学?学生发现重复现象。
(4)怎样排队,才能使这两条队都能够站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3.自主尝试,经历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请学生根据刚才这些同学站队的位置带来的启示,把上面的这个图改一改,使6的倍数幸运号和9的倍数幸运号都可以找齐。
设计理念:
找准两个源点:不重复问题的知识源点;第二,学生站中间,这样既是6的倍数的队伍里,又是9的倍数的队伍里。这是一种生活经验源点。
二、作比较,数学材料逻辑组织
1.交流方法,对比分析
(1)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从这个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既是……又是……
(2)这幅图跟第一副图有什么不同?
(3)如何列式?为什么要减去2?
(4)介绍韦恩图
2.感知图意,凸显价值
学生当小老师,以参加语文、数学竞赛重复问题为例介绍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借助动画,建立表象
请10位小助手到讲台,用魔术的方式展示两个圈之间的位置变化。(不重复到小圈跟大圈完全重复)
问:你们觉得哪个图都能够表示重复现象。
小结:
这些都是集合图,把同一类的圈在一起,集合起来。
设计理念:
通过三种层次的比较,掌握基本的集合图表示的意义,厘清重叠问题和不重叠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用图来表示这些现象的基本方法。
三、促发现,结构材料综合组织
1.开放练习,建立模型
班级男女生人数;两天买文具种类;参加书法比赛和绘画比赛人数。选择合适的集合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为什么?
2.全面观察,顺势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哪边是反映重叠问题的?哪边是不重叠问题?
(2)学生分析这两种问题列式和画图的区别,明晰重叠问题的模型。
3. 多元欣赏,深化理解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重叠现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课终,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学习的本质在于发现。
设计理念:
以开放式的练习来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成就感。注重材料的选择具有综合运用价值,在理性思考中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解决重叠问题的一般策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重叠|青岛版(五年制),共6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四下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 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四下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 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