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 在牛肚子里旅行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0469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展开1 学会本课生字“蟋 蟀 嚼 贮 咽 蹭”6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 “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分段指名读课文。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 chù
骨碌 贮藏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知觉 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 蕴藏
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 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 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指名反馈。
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结合读文。
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
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
(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
(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
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
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语文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6 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6 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