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部编版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5古人谈读书pptx、25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1docx、25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2docx、25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3docx、25古人谈读书docx、教案docx、五四制五年级上生字视频25古人谈读书mp4、字词听写五四制-五上-25古人谈读书mp4、课文朗读五四制-五上-25古人谈读书mp4等9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古人谈读书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朗读这两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2.这课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二、介绍孔子及论语(出示课件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好学 是知也 识 敏 2.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六句的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四、联系自身,谈体会。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哪写句子对你有启发。总结: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板书:求实 谦虚 勤奋)五、交流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作业1.复习,背诵这部分。试着默写出来。2.和同学说一说这一部分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句子翻译。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二、1.智慧 2.勤勉 3.聪敏三、1.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2.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1.谁来说说《论语》六则的意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六则名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熹对学习的看法。。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 )分钟二、作者介绍(出示课件8)朱熹,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师补充: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岂,难道,怎么。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 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是什么?(板书:心到 眼到 口到)五、联系自身,谈体会。(出示课件10)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六、交流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七、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八、作业背诵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心既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要紧 2.了二、1.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心到、眼到、口到。 2.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教学反思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创始人。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 )诗书的时候,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二者缺一不可。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诵读 二、1.勤勉 以……为耻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2.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3.曾经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1. song 决2.B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五、示例: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获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人谈读书,读书三有,井蛙窥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授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导入,助学资料,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学习字词,预习思考,多音字,理解词义,怡情使心情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