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教学设计
展开课 题: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第七课时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本节对不均匀材料的实验问题有一个认识,感受到只有实验才是预测某些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必要手段。
2、体会钉尖种类不同,则实验的条件也不同。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与实验的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3、掌握初步的实验方法,提高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不均匀材料的实验问题,加深理解:只有实验才是预测某些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必要手段。
难点:对本节实验材料、规律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两枚不同形状的图钉。
学生:两枚不同形状的图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体会到哪些实验思想?如何估计机会大小?怎样才能得到机会的估计值?
2、前面几节课的实验结果是否是实验前预测出来的?也就是说:不做实验,就可以推测出事件发生的机会?
3、前面的实验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问题的提出: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机会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实验预测出来?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实验活动的情境,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
3、构建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一枚图钉(相同形状)做抛掷实验,分别记录抛掷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后出现钉尖触地的频数和频率,列出统计表,绘制折线图。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抛掷图钉,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折线图。
三、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问题的提出:
(1)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估计一下钉尖触地的机会是百分之几?(频率在%左右)
(2)和其他三组进行交流,看看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3)如果四个大组的同学采用四种不同的图钉进行抛掷实验.①所得的实验数据能够累加吗?为什么?②钉尖触地的百分数有什么不同(同样的抛掷次数)?为什么?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上述个人实验或合作实验可以看出:
(1)通过实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机会大小,必须要求实验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如:同样的方式抛掷同一种图钉。
(2)在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得到较好的估计值,但各人所得的值也并不一定相同。
(3)通常是通过观察频率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再结合合理性的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四、巩固练习
教材 《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通过个人实验或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的结果,体会到图钉是一种不均匀的实验材料,机会的估计值是无法用公式计算解决或主观臆断的,只能求助于实验。这就显示出实验是预测某些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必要手段。
2、图钉的种类不同,则不能当作是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因此,也不能将其实验结果累加。
3、到底要做多少次实验才能得到可靠的机会估计值?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主要取决于我们想要达到的精确度。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包头中考,北部湾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第三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第三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探究新知,讲解例题,巩固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第四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用替代物做模拟试验第四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引入,探究新知,讲解例题,巩固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