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_202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0_202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微粒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关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Mn-55 Fe-56 Ba-137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B. C. D.
2. 下列物质为弱电解质的是
A. B. 氨水 C. 冰醋酸 D. 氯气
3. 下列仪器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从左至右对应的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A.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B.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C.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D. 分液、蒸发、蒸馏、过滤
4. 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正确的是
A. 明矾: B. 重晶石:
C. 漂白粉: D. 烧碱: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 B. 分子的球棍模型:
C. HCl的电子式: D.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 下列分散系一定无法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盐酸 B. 鸡蛋清溶液 C. 有色玻璃 D. 晨雾
7. 下列微粒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8. 关于反应(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具有耐高温耐磨等特点
D. 每转移,产生气体
9. 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 用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三氯化铁
B. 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
C. 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少量
D. 用溶液除去中的少量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泼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不可直接用常温下的坩埚钳夹持灼烧后的坩埚并将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C. 为了不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任何化学物质从试剂瓶取出后,都不能重新放回原试剂瓶
D. 氨气、溴中毒时不可进行人工呼吸
11. 常温下,下列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
B. 溶液:、、、
C. 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
D. 的溶液:、、、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可用铁罐车来运输浓硫酸
B. 工业上用石灰乳与氯气来生产漂白粉
C. 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D. 青石棉可表示为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溶液与过量的溶液反应:
B. 用溶液吸收:
C.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
D. 向氨水中通入过量: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溶液,再滴加滴溶液,然后滴入乙醇,振荡,观察到溶液由橙红色变浅绿色
B.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可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观察是否产生绛蓝色沉淀
C. 可用和稀硝酸鉴别和液,最终有白色沉淀的是溶液
D. 二氯化钴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时逐步失水,会呈现粉红色→紫色→蓝紫色→蓝色的变化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光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常用来制作路灯,X与Z同一主族,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单质X比Z更易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B. 原子半径:
C. 由Y和Z组成化合物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D. 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强
16. 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B. 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
C. 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气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可使碳酸钠从中析出
D. 湿法冶金可从金属可溶性盐溶液中制备金属,如用和溶液制备
17. 下列是某同学对沉淀或晶体洗涤过程的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析出的晶体表面有少量晶体时,可用少量热水洗涤
B. 当析出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表面有少量的水分时,可用少量酒精洗涤
C. 当析出的乙酰水杨酸表面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时,可用少量酒精洗涤
D. 当析出的晶体表面有少量晶体时,可用少量冷水洗涤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分子间作用力也大
B. 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
C. 、、熔沸点依次增大
D. 硫酸氢钠溶于水只破坏了离子键
19. 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 电解熔融可以制取,则电解熔融也可以制取
B. 可从溶液中置换出,则也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
C. 能和反应产生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则也是酸性氧化物
D. 与酸反应生成盐,则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B. 当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时,常用倾析法进行分离或洗涤,所用到的仪器只需玻璃棒和烧杯
C. 分液漏斗的放气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斜向上方,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用拇指和食指旋开旋塞放气
D. 减压过滤操作中,当吸滤瓶内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
21.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B. 催化氧化生成,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C. 与所含质子数均为
D. 含碳原子的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浓硫酸配制的稀硫酸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B.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测定的实验,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片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避免硫酸与铁反应引起实验误差
C.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位无气泡,实验结束时有气泡,实验后会造成测出的醋酸含量偏高
D. 反应热测定实验中,先将稀盐酸倒入量热计,再将稀溶液小心的、缓慢的倒入,避免引起实验误差
23. 工业上可由高铁菱锰矿(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制备,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如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沉淀完全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②中,可改用,也能达到跟相同的效果
B. 滤渣3成分为
C. 沉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 步骤③中,可调节至
24. 某混合固体A可能由、、、、、组成,取固体A完成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可能为和的混合物
B. 固体A中一定有、、、、可能有
C. 取沉淀C加盐酸溶解,加硫氰化钾无明显现象,再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色
D. 可通过取溶液B进行焰色反应来检验固体A是否含有
25. 下列有关实验,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溶液中部分电离出和,与生成沉淀,促进了的电离,使浓度增大,与反应生成
B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
溶液变黄色且试管上部产生红棕色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
C
将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并不断通入,再在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铜粉快速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D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或或者二者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1)请写出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2)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_______。
(3)和的混合溶液可用于的尾气处理,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7.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并检验生成产物。试管a中加入浓硫酸,在烧杯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将螺旋状的铜丝连接在2号注射器活塞的橡胶上,1号注射器配有较长的耐腐蚀的针头。
请回答:
(1)试剂b为_______
(2)推动2号注射器活塞,将铜丝浸没在浓硫酸中,加热试管a,使反应开始进行,实验任务完成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_______
(3)利用1号注射器证明该实验中有生成的具体操作和现象: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如何检验烧杯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_______
28. 取一定量的样品在空气中加热,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已知: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样品在30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900℃以上残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
请回答:
(1)加热至500℃时的过程中,样品固体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曲线B段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9. 固体A由三种常见元素构成,是制作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反应均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I.(1)组成固体A元素有_______,A的化学式_______
(2)固体A隔绝空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溶液C加入溶液的现象_______
II.固体A通过化学合成后往往含有杂质,现用滴定法测定某样品中A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①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样品溶解。立即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②向滴定终点混合液中先加入适量的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的溶液,煮沸一段时间后,加去离子水配制得到溶液。取溶液,用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滴加溶液时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步骤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只是为了将Zn粉溶解
B.在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应左手控制滴定管旋塞,右手不停地震荡锥形瓶
C.有同学认为该步骤存在不足,有可能导致A的含量偏低
D.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准为溶液恰好变为淡红色
(3)6.00g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耗)
30.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多种有机物。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为白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石油醚;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4.5℃,100℃时失去结晶水,开始升华,在120℃时升华相当显著,178℃时升华很快;滤纸的碳化温度为183℃。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要依次用到如上图装置,提取咖啡因的主要实验步骤:
步骤一液-固萃取(图1):
将10.0g茶叶研磨成粉末状,装入玉米纤维茶叶包中,然后放入恒压滴液漏斗内,在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mL乙醇,连接装置,加热回流。实验开始后,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处于关闭状态,直至乙醇冷凝液将茶叶包完全浸没,之后进行操A,完成一次萃取,继续重复该过程1h左右。
步骤二蒸馏(图2):
常压蒸馏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剩余10-15mL)。
步骤三干燥(图3):
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蒸发皿中,进行一系列操作B,使水分完全除去。
步骤四升华(图4)
将沾在蒸发皿边上的粉末刮到蒸发皿中间。在蒸发皿上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的滤纸,再取一只合适大小的玻璃漏斗,罩在蒸发皿上,并在漏斗颈部塞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小心加热升华。当发现滤纸上出现浅棕色时停止加热。冷却5-10分钟后,轻轻揭开漏斗和滤纸,仔细收集在滤纸两面及器皿周围的白色针状结晶。
请回答:
(1)图1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
(2)A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3)图2中的仪器有:温度计、圆底烧瓶、蒸馏头、牛角管、冷凝管、_______
(4)步骤二蒸馏操作时加热圆底烧瓶的方法:_______
(5)步骤三中的操作B的顺序为:a→ → → → ,__________。
a.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蒸发皿中;
b.在石棉网上小火将固体焙炒至干;
c.蒸气浴蒸发乙醇至溶液呈粘稠状态,然后加入4g研细的生石灰粉;
d.在搅拌下用蒸气浴将乙醇基本蒸干;
e.用3-5mL回收乙醇清洗烧瓶,也并入蒸发皿中。
其中,上述操作e的目的是_______
(6)步骤四升华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太高,会造成哪些后果?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二装置中,牛角管与锥形瓶连接处应该全封闭,以防止乙醇挥发出去
B.步骤三中,如果水分没有完全除去,咖啡因部分溶于水中,受热会随水分蒸发,无法参与升华凝华,造成收率下降
C.步骤四将沾在蒸发皿边上的粉末刮到蒸发皿中间,既可以提高产率又可以避免污染产物
D.步骤四在漏斗颈部塞一小团疏松棉花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咖啡因蒸气逸出,提高产率
(8)有同学认为可以去除图1中的恒压滴液漏斗,将茶叶包直接放入圆底烧瓶中用乙醇直接进行加热回流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设原方案为甲方案,该同学的方案为乙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并解释原因:_______。
台州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化学 答案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Mn-55 Fe-56 Ba-137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B. C. D.
【答案】B
2. 下列物质为弱电解质的是
A. B. 氨水 C. 冰醋酸 D. 氯气
【答案】C
3. 下列仪器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从左至右对应的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A.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B.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C.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D. 分液、蒸发、蒸馏、过滤
【答案】A
4. 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正确的是
A. 明矾: B. 重晶石:
C. 漂白粉: D. 烧碱: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 B. 分子的球棍模型:
C. HCl的电子式: D.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D
6. 下列分散系一定无法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盐酸 B. 鸡蛋清溶液 C. 有色玻璃 D. 晨雾
【答案】A
7. 下列微粒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B
8. 关于反应(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具有耐高温耐磨等特点
D. 每转移,产生气体
【答案】D
9. 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 用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三氯化铁
B. 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
C. 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少量
D. 用溶液除去中的少量
【答案】C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泼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不可直接用常温下的坩埚钳夹持灼烧后的坩埚并将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C. 为了不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任何化学物质从试剂瓶取出后,都不能重新放回原试剂瓶
D. 氨气、溴中毒时不可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C
11. 常温下,下列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
B. 溶液:、、、
C. 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
D. 的溶液:、、、
【答案】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可用铁罐车来运输浓硫酸
B. 工业上用石灰乳与氯气来生产漂白粉
C. 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D. 青石棉可表示为
【答案】BC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溶液与过量的溶液反应:
B. 用溶液吸收:
C.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
D. 向氨水中通入过量:
【答案】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溶液,再滴加滴溶液,然后滴入乙醇,振荡,观察到溶液由橙红色变浅绿色
B.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可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观察是否产生绛蓝色沉淀
C. 可用和稀硝酸鉴别和液,最终有白色沉淀的是溶液
D. 二氯化钴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时逐步失水,会呈现粉红色→紫色→蓝紫色→蓝色的变化
【答案】B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光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常用来制作路灯,X与Z同一主族,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单质X比Z更易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B. 原子半径:
C. 由Y和Z组成化合物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D. 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强
【答案】A
16. 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B. 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
C. 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气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可使碳酸钠从中析出
D. 湿法冶金可从金属可溶性盐溶液中制备金属,如用和溶液制备
【答案】C
17. 下列是某同学对沉淀或晶体洗涤过程的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析出的晶体表面有少量晶体时,可用少量热水洗涤
B. 当析出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表面有少量的水分时,可用少量酒精洗涤
C. 当析出的乙酰水杨酸表面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时,可用少量酒精洗涤
D. 当析出的晶体表面有少量晶体时,可用少量冷水洗涤
【答案】C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分子间作用力也大
B. 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
C. 、、熔沸点依次增大
D. 硫酸氢钠溶于水只破坏了离子键
【答案】B
19. 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 电解熔融可以制取,则电解熔融也可以制取
B. 可从溶液中置换出,则也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
C. 能和反应产生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则也是酸性氧化物
D. 与酸反应生成盐,则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答案】D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B. 当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时,常用倾析法进行分离或洗涤,所用到的仪器只需玻璃棒和烧杯
C. 分液漏斗的放气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斜向上方,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用拇指和食指旋开旋塞放气
D. 减压过滤操作中,当吸滤瓶内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
【答案】D
21.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B. 催化氧化生成,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C. 与所含质子数均为
D. 含碳原子的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
【答案】C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浓硫酸配制的稀硫酸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B.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测定的实验,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片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避免硫酸与铁反应引起实验误差
C.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位无气泡,实验结束时有气泡,实验后会造成测出的醋酸含量偏高
D. 反应热测定实验中,先将稀盐酸倒入量热计,再将稀溶液小心的、缓慢的倒入,避免引起实验误差
【答案】B
23. 工业上可由高铁菱锰矿(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制备,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如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沉淀完全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②中,可改用,也能达到跟相同的效果
B. 滤渣3成分为
C. 沉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 步骤③中,可调节至
【答案】A
24. 某混合固体A可能由、、、、、组成,取固体A完成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可能为和的混合物
B. 固体A中一定有、、、、可能有
C. 取沉淀C加盐酸溶解,加硫氰化钾无明显现象,再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色
D. 可通过取溶液B进行焰色反应来检验固体A是否含有
【答案】B
25. 下列有关实验,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溶液中部分电离出和,与生成沉淀,促进了的电离,使浓度增大,与反应生成
B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
溶液变黄色且试管上部产生红棕色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
C
将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并不断通入,再在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铜粉快速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D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或或者二者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1)请写出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2)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_______。
(3)和的混合溶液可用于的尾气处理,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 ①. ②. 第三周期VIIA族 ③. ④.
27.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并检验生成产物。试管a中加入浓硫酸,在烧杯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将螺旋状的铜丝连接在2号注射器活塞的橡胶上,1号注射器配有较长的耐腐蚀的针头。
请回答:
(1)试剂b为_______
(2)推动2号注射器活塞,将铜丝浸没在浓硫酸中,加热试管a,使反应开始进行,实验任务完成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_______
(3)利用1号注射器证明该实验中有生成的具体操作和现象: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如何检验烧杯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_______
【答案】 ①. 品红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 抽拉2号注射器活塞,使铜丝与浓硫酸脱离接触,再移去酒精灯 ③. 推动1号注射器,使针头深入到溶液底部,推动1号注射器活塞,使较多水进入试管中,若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呈蓝色,则说明实验中有生成(或推动1号注射器,使针头伸入液面,拉动1号注射器活塞,针筒内溶液变蓝色,则说明实验中有生成) ④.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溶液,如果有色沉淀生成,证明有,反之则无
28. 取一定量的样品在空气中加热,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已知: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样品在30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900℃以上残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
请回答:
(1)加热至500℃时的过程中,样品固体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曲线B段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①. ②. Mn3O4
29. 固体A由三种常见元素构成,是制作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反应均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I.(1)组成固体A元素有_______,A的化学式_______
(2)固体A隔绝空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溶液C加入溶液的现象_______
II.固体A通过化学合成后往往含有杂质,现用滴定法测定某样品中A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①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样品溶解。立即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②向滴定终点混合液中先加入适量的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的溶液,煮沸一段时间后,加去离子水配制得到溶液。取溶液,用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滴加溶液时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步骤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只是为了将Zn粉溶解
B.在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应左手控制滴定管旋塞,右手不停地震荡锥形瓶
C.有同学认为该步骤存在不足,有可能导致A的含量偏低
D.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准为溶液恰好变为淡红色
(3)6.00g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耗)
【答案】 ①. 、、 ②. ③. ④. 产生白色沉淀,马上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 ⑤. ⑥. BC ⑦. 86.4%
30.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多种有机物。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为白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石油醚;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4.5℃,100℃时失去结晶水,开始升华,在120℃时升华相当显著,178℃时升华很快;滤纸的碳化温度为183℃。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要依次用到如上图装置,提取咖啡因的主要实验步骤:
步骤一液-固萃取(图1):
将10.0g茶叶研磨成粉末状,装入玉米纤维茶叶包中,然后放入恒压滴液漏斗内,在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mL乙醇,连接装置,加热回流。实验开始后,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处于关闭状态,直至乙醇冷凝液将茶叶包完全浸没,之后进行操A,完成一次萃取,继续重复该过程1h左右。
步骤二蒸馏(图2):
常压蒸馏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剩余10-15mL)。
步骤三干燥(图3):
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蒸发皿中,进行一系列操作B,使水分完全除去。
步骤四升华(图4)
将沾在蒸发皿边上的粉末刮到蒸发皿中间。在蒸发皿上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的滤纸,再取一只合适大小的玻璃漏斗,罩在蒸发皿上,并在漏斗颈部塞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小心加热升华。当发现滤纸上出现浅棕色时停止加热。冷却5-10分钟后,轻轻揭开漏斗和滤纸,仔细收集在滤纸两面及器皿周围的白色针状结晶。
请回答:
(1)图1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
(2)A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3)图2中的仪器有:温度计、圆底烧瓶、蒸馏头、牛角管、冷凝管、_______
(4)步骤二蒸馏操作时加热圆底烧瓶的方法:_______
(5)步骤三中的操作B的顺序为:a→ → → → ,__________。
a.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蒸发皿中;
b.在石棉网上小火将固体焙炒至干;
c.蒸气浴蒸发乙醇至溶液呈粘稠状态,然后加入4g研细的生石灰粉;
d.在搅拌下用蒸气浴将乙醇基本蒸干;
e.用3-5mL回收乙醇清洗烧瓶,也并入蒸发皿中。
其中,上述操作e的目的是_______
(6)步骤四升华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太高,会造成哪些后果?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二装置中,牛角管与锥形瓶连接处应该全封闭,以防止乙醇挥发出去
B.步骤三中,如果水分没有完全除去,咖啡因部分溶于水中,受热会随水分蒸发,无法参与升华凝华,造成收率下降
C.步骤四将沾在蒸发皿边上的粉末刮到蒸发皿中间,既可以提高产率又可以避免污染产物
D.步骤四在漏斗颈部塞一小团疏松棉花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咖啡因蒸气逸出,提高产率
(8)有同学认为可以去除图1中的恒压滴液漏斗,将茶叶包直接放入圆底烧瓶中用乙醇直接进行加热回流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设原方案为甲方案,该同学的方案为乙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并解释原因:_______。
【答案】 ①. 冷凝回流、平衡气压 ②. 打开活塞使提取液沿着漏斗下方流入圆底烧瓶中,关闭活塞 ③. 锥形瓶 ④. 热水浴加热 ⑤. ecdb ⑥. 将残留在烧瓶中的咖啡因转移出来,提高产率 ⑦. 温度太高会使滤纸碳化变黑;温度太高会使一些其它有机物蒸出,造成产品不纯;如果加热温度达到234.5℃,咖啡因会呈液态留在蒸发皿中 ⑧. BCD ⑨. 方案甲更好,因为方案甲可以通过蒸馏原理将乙醇和咖啡因分离开来,使乙醇得到循环使用,多次萃取从而提高萃取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工业合成尿素的原理, 下列表达方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对化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工业合成尿素的原理,下列表达方式或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