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三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三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切物成形,导入新课,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青岛五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2-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搭建、用脑想象,建立更为清晰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特征解决相关的问题。
2、在各种层面的变换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准备:苹果、小刀、小棒、探究单等
课前活动:
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我们。第一个苹果就是砸在牛顿头的那个苹果,咂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发现的万有引力改变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第二苹果是苹果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第三个苹果就是你们手中的苹果,这个苹果的故事,需要你们自己来讲。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在切制的过程中构建“面”“棱”“顶点”概念)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就让我们来改变这个苹果吧,请拿出桌面上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小刀,同学们, “用刀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大家观看课件,和老师一同去改变这个苹果原有的样子。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ー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的面是不平的,现在的面平、滑。
师:说得好。原来不是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平面
说明:用刀切后得到的是一个平面。
师: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多了一个平面和一条边。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是切了两刀相交而成的。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
师: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ー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什么新变化?
生:又多了一个平面,两条棱,还多了个角。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出示:顶点)
师:在切苹果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苹果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切苹果的活动,学生清晰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立的元素,棱是面与面相交而成的,顶点是三条棱相交而得的。通过一个简单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切苹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自然地认识了平滑的“面”,两个面相交形成的“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顶点”。学生在“切”的过程中,三个概念逐步“呈现”在面前,在做中学,概念的们建立深刻、有效。操作活动还让学生体验到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立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棱不仅仅是一条边,而是两个面相交后出现的;顶点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三条棱相交而成的]
二、操作与想象,探究“棱”的特征(在搭建的过程中认识“棱”的特征)
请大家把刚才切的苹果碎片装在袋子里放在桌藏,实际长方体物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出示生活长方体物体),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1、选材:四组材料任意选择一组材料,搭建长方体。
课件出示材料中小棒相关数据
小棒长度 | 1号袋 | 2号袋 | 3号袋 | 4号袋 |
8厘米 | 7 | 5 | 3 | 3 |
6厘米 | 5 | 3 | 8 | 12 |
4厘米 | 4 | 3 | 5 | 2 |
2、活动要求
(1)这里有四组材料,任意选择一组材料,搭建长方体。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课堂探究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3)每个小组指派代表介绍自己的发现。
师:先想想长方体的样子,再动手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课堂探究单
( )号学具袋 | 小棒长度 | 根数 |
8厘米 |
| |
6厘米 |
| |
4厘米 |
| |
合计 |
|
在搭建过程中,
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你是怎么思考的?
你发现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有关棱的特征:(1)共12根小棒(2)按长度可以分3组.(3)相对的4根棱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 。
3、汇报展示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探究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预设:
第一学具袋的汇报:
生:我们用1号袋搭的,用了4根8厘米、4根6厘米、4根4厘米的小棒搭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这12根小棒在搭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生:略
得出:长度相等的小棒要放在相对的位置、互相平行。
师:还有发现吗?
生:略
师:还有那个小组搭建的也是这样的长方体框架, 有补充吗?
生:略
第二学具袋的汇报:
生:我们没有搭成一个长方体,因为小棒的根数不够,6厘米和4厘米的还各缺1根,所以搭不成。
师:如何要能搭成,还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小棒就可以搭成。
生:1根6厘米和1根4厘米的。
师:为什么呢?
生:略
师:提供给小棒让修改并完成,最后再展示。(提供一组小棒,让他们完成 )
第三学具袋的汇报:
生:我们选择了8根6厘米的小棒和4根4厘米的小棒,搭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发现一共用了12根小棒,并且相对的小棒长度相等,还发现这个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个面是长方形。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还有其它补充吗?
生:略
第四学具袋的汇报:
生:我们选择了12根6厘米的小棒,搭成了一个正方体,我们发现用12根相等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正方体,并且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谁还有这样的发现?
生:补充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动手搭、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那任何一个长方体都由几根棱组成,这些棱有什么规律呢?
最后概括出:
长方体棱的特征: 棱:12条 按长度分3组 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 。
正方体棱的特征: 棱:12条 棱长度都相等 。
【设计意图:设计“用小棒搭长方体”的活动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怎样提高动手操作的“性价比”是我思考的核心。用 8cm、6cm 和4cm 的三种小棒一共可以搭成10 个不同的长方体,这么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在一节课全部展示出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本节课设计的4 袋小棒将动手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在脑中搭,再动手验证搭,既激发了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又兼顾三种长方体(一般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正方体),将搭长方体的活动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用动态的眼光分析三个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建构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立体的三维表象。】
三、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平面上的长方体)
师:孩子们,看大屏幕,在这个长方体中,你们看到了几条棱? 几个面?
生: 看到9条棱。3个面
师:为什么只看到三个面呢?
生:因为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师: 你知道另外三条棱藏在哪里吗?
学生指后,教师用“棱”平移的方法显示其他三条看不见的棱。
说明: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
师,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
生:6个
师:请大家仔细观生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象
师: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一样)
师:如果擦掉任意一条棱,你们还能想象出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吗?
说明: 用电脑演示,老师用手中的学具操作演示,学生说理补充。
师:如果再拿掉一条棱,还能想出原来的样子吗?继续演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如果继续去掉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
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手中的学具两个人进行演示和说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展示留下几根棱,依然能够想象出原来的样子。
师:(课件演示)留下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棒脑中想象搭、动手操作搭,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所积累的感性“图像”画在平面上,通过寻找看不见的三条棱活动,得到平面图上三维的立体图形,最后将这个三维立体图形抽象到通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让学生想象长方体6 个面的大小,将实物与抽象图之间建立顺向联系,这是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
四、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说明:
1、引导学生分别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大小与各长、正方形的长、宽或边长大小进行观察、比较、联想,做对接选择。
2.让学生选择判断: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是哪幅图,为什么?(课件动态演示进行验证)前后两个面是哪幅图,为什么?(课件动态演示进行验证)
3.提问:还差 2个面,提供的图中有吗?想一想,左右两个面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说出答案后,再用课件画出示范图验证。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面的特征:长方体有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 说说长方体面有什么规律?
生: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出示长方体的三条棱和 5幅平面图,让学生选配。学生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来推理,再由棱联想到面。在观察、想象、推理中,形成了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认识。在这样精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建构了知识,而且获得了空间观念的发展。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来进行推理,由棱联想到面,在观察、想象、推理中建构了面的特征的认识。以上两个片段中,先由不完整的长方体到完整的长方体,认识了直观图;再从完整的长方体到不完整的长方体,认识了长、宽、高;最后从不完整的长方体到完整的长方体,完成面的特征的教学。学生在不完整和完整之间来回“穿梭”,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认知体系逐步建构和完善,空间观念得以培养。让学生根据画在平面上的三条棱,读出立体图形的形状,通过平面图形来想象空间物体,用平面来描述立体,这是一个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逆向拓展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借助相交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这个中介,通过空间想象,将实际物体、几何图形与特征描述之间建立可逆的联系,拉近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距离。】
(二)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梳理
出示下图:
师:观察这一组图形的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长方体可以变为正方体
师:如何把一个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电脑演示)
生:长和高都缩短到4厘米,长方体就变为一个正方体。
师:那说硕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生:面有6个,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
师:如果把高继续缩短为0,它会变为什么图形?(电脑演示)
生:一个平面
师:如果把宽继续缩短为0,它又会变为什么图形?(电脑演示)
生:一条线
师:如果继续把长缩短为0,最后会变为什么样子?(电脑演示)
生:一个点
说明:课件演示三维到二维再到一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几何体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大屏幕,你看了什么?
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既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特殊关系,如果用集合来表示?怎么表示?
生:尝试表示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们之间具有包含的关系。
师:那正方体面有什么特征呢?
生:正方体有6个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四、回归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
从知识 、能力 、方法、体验等方面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棱:12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 面:6 相对的面完全形同,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顶点:8
棱:12 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面:6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
顶点:8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三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三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新知,回扣引入,解决提出的问题,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一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前置基础,后继地位,核心知识点,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