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素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x、停表swf、错觉swf、长度的测量工具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测量的必要性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了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你能利用刻度尺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枚硬币和一根铜丝的直径吗?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小资料: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 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单位换算步骤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如:
大 小
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欧洲、美洲国家采用“英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
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 m= 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__________nm。
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该型号电池高度为( )。A.14mm B.145mm C.500mm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1)会认: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7.03 cm
在测量长度时,既要读出准确值,还要读出估计值(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木块长:2.77cm = 2.7cm + 0.07cm (准确值 ) (估计值)
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5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cm和1.2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
如图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__cm。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2.80cm
8.30cm~8.32cm
金属片的长度约2.80cm~2.82cm
使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3.探究实验:练习刻度尺的使用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2.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1h=60min1min=60s
在读数时,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若超过,则大表盘按照31~60s读数。
古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min_____s。
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
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并考虑在累计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
长度 (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
2.三角尺刻度尺配合法
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
对齐(一端与刻度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
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刻度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
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
(1)设法把这条曲线的轨迹(如图)拓印下来,然后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
(2)让一条棉线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展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展直时不能用力拉伸。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小。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减小误差的办法:A.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位数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___cm。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灭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解析: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实验者、测量工具等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所以A、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的,是一个不准确的值,若再往下一位估读,得出的数字是无意义的,所以B说法错误。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____________,错误是可避免的
定义:_____值和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1.累积法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3.化曲为直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1.8m B. 3.3m C. 4.8m D. 5.5m
3.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___cm。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位换算的格式,考考你,纳米技术,钢卷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278cm,怎么读数,做一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备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观察,长度和时间的单位,长度的单位,千米K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练一练,时间的单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