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等17份资料)
16 课外文言文专题(中)-2021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16 课外文言文专题(中)-2021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共31页。
第4篇
《三国志》节选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第4篇
《三国志》节选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谓张辽曰( ) (2)曹公义之( )
(3)及羽杀颜良( ) (4) 曹公知其必去( )
【参考答案】
1. 对说,告诉 (2)认为仁义 (3)等到了⋯⋯的时候 (4)离开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谓张辽曰( ) (2)曹公义之( )
(3)及羽杀颜良( ) (4) 曹公知其必去( )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参考答案】
2.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2)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2)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参考答案】
3. (1)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
(2)我(关羽)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
4. 阅读上文,说说文中的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阅读上文,说说文中的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4.文中的关羽是一个骁勇 善战、忠诚、重义气的人。
第5篇
亲尝汤药
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选自郭居敬《二十四孝》)
第5篇
亲尝汤药
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选自郭居敬《二十四孝》)
参考译文: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的四儿子,最初被封为代王。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他的母亲常年患病,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亲尝汤药 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帝奉养无怠( ) (2)汤药非口亲尝( )
(3)弗进( ) (4)仁孝闻天下( )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帝奉养无怠( ) (2)汤药非口亲尝( )
(3)弗进( ) (4)仁孝闻天下( )
[参考答案】
1.(1)松懈 (2)亲自 (3)不 (4)闻名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参考答案】
2.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参考答案】
3.汉文帝因为母亲的病而常常不睡觉,整日衣带不解。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4.对母亲应有孝顺之心。(意思对即可)
第6篇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第6篇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参考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很孝顺。他母亲爱吃浅平铁锅底下的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烧饭,就把锅巴存起来,带给母亲吃。后来遇上孙恩贼兵在吴郡作乱,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有几斗锅巴,他来不及回家,便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到山林沼泽地,没有吃的,大多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挚孝心的报答。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3)后值孙恩贼出吴郡( )
(2)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3)后值孙恩贼出吴郡( )
(2)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
【参考答案】
1.(1)吃(2)经常 ,常常(3)适逢、正赶上(4)跑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参考答案】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遗独以焦饭得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遗独以焦饭得活。
【参考答案】
3.(1)(陈遗)每次煮饭,就把锅巴存起来,回家时把(它)送给母亲。
(2)只有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4.请结合原文说说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12 诗词名句默写专题-2021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共27页。
这是一份15 课外文言文专题(上)-2021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共31页。
这是一份17 课外文言文专题(下)-2021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