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展开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②区域内部地理特征
③层次性
④差异性
⑤动态性
⑥人文环境
⑦重点开发区域
⑧禁止开发区域
[学思心得]
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
1.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区域 要素 | 东部季风区 |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 青藏高寒区 |
地形 |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
气候 |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
植被、土壤 | 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 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
代表性动物 | 熊、松鼠、熊猫、梅花鹿 | 骆驼、黄羊 |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
水文 | 外流河 | 多属内流河 |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
农业 | 农耕业发达 |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
城市 | 众多 | 较少 | 很少 |
人口 | 稠密 | 较少 | 很少 |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Ⅰ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下列关于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 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关于Ⅲ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发源地
(1)C (2)B (3)A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影响我国区域自然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气候和地形。第(1)题,东部季风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内流河;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第(3)题,青藏高寒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地势高、气温低;是长江、黄河等大河发源地;东南部属于季风区;建有青藏铁路。]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
1.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经济地带 项目 | 东部经济地带 | 中部经济地带 | 西部经 济地带 | |
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暂未包括台、港、澳) |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 | 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10个 | |
面积 | 小 | 中 | 大 | |
人口 | 多 | 中 | 少 | |
经济发展水平 | 发展水平 | 最发达 | 较发达 | 较落后 |
GDP | 最多 | 较多 | 较少 | |
人均GDP | 最多 | 较多 | 较少 | |
经济发展速度 | 发展速度 | 最快 | 较快 | 较慢 |
GDP的 增长 | 最快 | 较快 | 较慢 | |
GDP所占比重的变化 | 逐年增加 | 减少 | 减少 |
2.影响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因素
自然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前提,自然差异是形成经济差异的基础。分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分析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外,还要考虑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以及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等。
(1)自然因素
区域 因素 | 东部地带 | 中、西部地带 |
地形 | 地势低平,以丘陵、平原为主 |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
气候 |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
自然资源 |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
(2)社会经济因素
区域 因素 | 东部地带 | 中、西部地带 |
发展基础 |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
产业结构 | 较优,第二、三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高,生产水平较高 |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
交通运输状况 | 交通发达 |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
城市化水平 | 高 | 低 |
科技、教育和文化水平 | 高 | 低 |
对外开放程度 | 高 | 低 |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 |
东部地区 | 西部内陆地区 | |
①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深厚,西方先进技术首先传入,资本主义工业、商业首先兴起;②首先进行改革开放 | ①文化、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②开放时间较晚 |
2.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 矿产和能源资源 | 经济基础 | 发展水平 | 开发程度 |
① | ||||
② | ||||
③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D (2)D [第(1)题,东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但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程度低;中部经济地带介于二者之间。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906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学案设计</a>,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划分,区域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共5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协调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协调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