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插秧歌》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插秧歌》学案01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插秧歌》学案02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插秧歌》学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6.2 插秧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6.2 插秧歌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页,描写插秧的繁忙
    第二部分:颔联,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
    第三部分:颈联、尾联,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
    导读理解
    1、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 ”标出诗的韵脚。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头盔”)和“铁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从而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3、《插秧歌》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颌联点明雨中抢插秧苗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都没有,如此便写出了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诗人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B; 2.①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
    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
    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解析:1.本題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曲解诗意,颔联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D项,张冠李戴,“风雨不动安如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是谪仙李白写的诗句。E项,无中生有,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只是点出了该地的“颠吟寺”和“冶思楼”两处胜迹;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本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的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等来分析。就本题而言,可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秋”“旧游”“不供”“古今愁”“依旧”,分析作者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寂寞苍茫之感。
    2、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解析:
    3、答案:1.野菊生长在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幽,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界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2.修辞:拟人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与“黄”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注意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紧扣诗句内容,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抓住诗句中的“东篱”,注意全诗是以“菊花”为写作对象的,则不难得出答案。解答第二问,要联系全诗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未与”“肯为”“冷笑
    3、答案: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1.考查诗歌中人物的形象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解答此题时,关键是如何读懂诗歌的内涵,考生可以从诗歌的题目和诗中情感色彩浓厚的“忽忘”“小立”“最爱”等词语入手,体味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形象。
    2.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软”字用来修饰“红光”显然使用了通感的手法,把两种感觉沟通起来,突出夕阳余晖给人的感受。而“涌”字极具动感,写出了静止不动的东山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化静为动的手法,兼有比拟的效果,用河流波浪的涌动来写雪后山脉的起伏。
    诗歌大意如下: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欣赏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徽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向山在我涌来。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了情趣。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优质学案及答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素养培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6.1 芣苢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1 芣苢学案及答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字之源,句之美,诗之韵,拓知识,理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优质学案设计,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拓展,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