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1 碳排放和碳减排 习题-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1 碳排放和碳减排 习题-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01
    3.1 碳排放和碳减排 习题-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02
    3.1 碳排放和碳减排 习题-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 250米的墨西哥高原之上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 000多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1-3题。
    1.墨西哥城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污染物中既有硫氧化物、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也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关污染物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B.家庭取暖燃煤排放的烟尘
    C.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D.建设施工产生的扬尘
    2.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期间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该期间降水量大,云层厚,保温作用强
    C.该期间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3.解决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气产生
    C.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矿物能源
    D.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减少私家车数量
    【答案】1.B 2.A 3.C
    【分析】
    1.根据材料墨西哥市有2 000多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所以其大气污染物来源于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建设施工带来的扬尘,故ACD错误,墨西哥市位于19°N,气候为热带,全年高温,不需要取暖,故B正确。故选B。
    2.墨西哥城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是干季,降水少,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A对,B错误;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的排放量受季节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雨,不易发生光化学烟雾,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3.城市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气有关,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减少污染源,故A错误;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气产生,也能减少污染源,故B错误;禁止使用矿物能源目前不可行,故C正确;改善城市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统计图(下图),完成4-5题。
    4.有关我国碳排放的正确叙述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浪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5.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的一组国家是( )
    A.印度和俄罗斯B.美国和中国C.俄罗斯和日本D.日本和美国
    【答案】4.D 5.C
    【分析】
    4.据图可知,我国消费的碳排放总体小于生产碳排放总量,故A项错误;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大于浪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故B项错误;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进口产品所产生的,故C项错误;我国通过出口商品把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故D项正确。
    5.日本与俄罗斯两国人口总量接近,而且消费本国碳排放量接近,故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C项正确。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6.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6.D 7.A
    【分析】
    6.读图可知,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的总量增加很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先升后降,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③错误。2010~2018 年期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7.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火电比例,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A。
    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各国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
    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D.日本多于美国
    9.我国碳排放量( )
    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答案】8.B 9.C
    【分析】
    8.人均消费碳排放量等于消费碳排放量除以人口总数,通过每个国家的计算,可以知道,美国消费碳排放量总量最多,人口3.5亿左右,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最多的,B正确,印度消费碳排放量总数少于俄罗斯,人口数远多于俄罗斯,故印度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少于俄罗斯,A错误;金砖五国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虽然消费碳排放量多,但是人均不及欧盟,C错误;日本消费碳排放量远小于美国,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明显小于美国,D错误;故选B。
    9.我国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应该是通过进口他国产品消费而产生的,A错误;通过读图,认清图例,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远远比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要大,B错误;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大于消费本国排放量与消费的他国碳量,说明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C正确;从图中也可以看到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约在3000-4000之间,而生产的碳排放总量4000-5000之间,D错误。故选C。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10-12题。
    10.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11.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
    A.环境承载力强B.石油储量丰富C.碳排放强度大D.工业比重较大
    12.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
    10.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耗矿物能源量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C正确,B错误;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A错误;产业转移力度对碳排放强度无影响,D错误。故选C。
    11.材料“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说明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山东为工业大省,因此碳排放总量高,D正确;环境承载力强与碳排放总量关系不大,A错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为山西省,因此煤炭储量丰富不是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山东省碳排放强度大,排除C。故选D。
    12.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A、C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但用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不现实,D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B正确。故选B。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峰值之后阶段,如图。
    (1)描述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判断S2阶段及其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3)指出解决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人类在S4阶段以后为碳排放总量下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特点: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
    (2)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气候不稳定性增加。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低碳出行等。
    1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碳排放的行业结构比较表(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材料二 图示为我国1995~2005年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图。
    (1) 读表可知,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城市相比,北京市的碳排放特点为___________,北京要缩小与世界主要城市的低碳发展差距,首要任务是________。
    (2)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向__________方向转移,我国人均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能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
    (3) 全球碳排放量增多会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4) 作为中学生,你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
    (1) 工业碳排放所占比重高于伦敦、纽约、东京,服务业、居住等行业的碳排放所占比重低于伦敦、纽约、东京 工业低碳化(或产业结构调整)
    (2) 西南 资源、技术、政策、产业结构等
    (3) 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引发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带来风暴潮等。
    (4) 积极进行参与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身体力行地践行绿色出行,多公交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少开空调等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之内而努力,8米深度年平均地温距平资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3.1 碳排放和碳减排 习题-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