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结构。素养目标:1.依据地理要素,判断地球的圈层结构,并能够知道每个圈层的突出特征。(区域认知)2.依据地震波的不同类型,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结构特点。(综合思维)3.通过对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地协调观)
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地震:地壳快速释放_____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_________。
①C为_____、B为_____、BC为_________、AB为_______。②D为_______:是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2)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__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_____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2.地震波:分___波和___波。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②与横波相比,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传播。( )
【激疑】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内结构?提示: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变化。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壳。①范围:是位于地面以下,_____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___;海拔越低,地壳越___。
(2)地幔。①范围:从_____面以下到_______面以上。②特点: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层,科学家推断是岩浆主要发源地。③岩石圈:包括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填图]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图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上地幔与下地幔的分界线就是软流层。( )②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即地壳。( )
(3)地核。①范围:_______面所包围的球体。②特点:由___和___等金属组成;外核呈液态或_____状态,内核呈___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包裹地球的_______。近地面密度大,随海拔升高,大气密度迅速_____。
2.水圈:(1)组成:液态水、_______和气态水。(2)分类:按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_______和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_____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范围:大气圈的_____、水圈的全部和_______的上部。
【激疑】结合图示,找出图中主要事物,按照圈层划分思考其所属的圈层。
提示:云属于大气圈,树木属于生物圈,瀑布属于水圈,岩石属于岩石圈。
能力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典例示范】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两点入手:(1)震源的位置要结合莫霍界面的位置判断,同时要注意结合陆壳厚、洋壳薄这一具体特征分析。(2)知道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以及震动方向的差异。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幔。第(2)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
【补偿训练】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B.地壳C.内核D.软流层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地球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
【素养探究】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1)(地理实践力)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石。
(2)(区域认知) 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底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提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能力2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1.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特征:
2.生物圈特殊性:(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2)空间分布范围特殊: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独立空间的圈层。
(3)形成过程特殊:生物圈寓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离开了它们,生物圈将不复存在。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圈层才能紧密相连。
【典例示范】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生命活动影响到的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 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的思路如下:(1)读图明确A、B、C三个圈层之间的位置关系。(2)判断出A圈层后再分析回答。
【解析】(1)选D,(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位于最底层,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覆盖面最广的圈层,跨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三层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第(2)题,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质量最大的是岩石圈,不仅仅由生物组成,还包括其生存环境,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补偿训练】2018年4月19日下午,位于宫崎县和鹿儿岛县交界处的雾岛连山硫磺山发生火山喷发,浓烟升至火山口上空300米的高空。日本气象厅发布了火山喷发3级预警,管制游客入山,在火山2千米范围内应该保持警惕,小心飞石和火山碎屑流。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降落到地表所经过的地球圈层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本次火山喷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A.空中飞过的小鸟 B.在当地游玩的游客C.高空飞行的客机 D.山区周围的芯片厂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火山喷发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是从空中降落到地表,在空中是大气圈,降落到地表前要经过水圈和生物圈,最后才在地表沉降下来。第(2)题,本次火山喷发较弱,只有300米高,因此对万米以上的客机影响较小;小鸟飞行在大气圈的底层,因此受影响大;降落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会对附近游客安全构成威胁;芯片工厂要求环境清洁,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当地大气产生严重污染。
【素养探究】2019年2月10日,雪后的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银装素裹,美景如画,游客们踏着瑞雪,观赏正在逐渐消融的壶口瀑布。
(1)(区域认知)图中涉及地球的哪些圈层?提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2)(综合思维)地球外部圈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固液气,只会上下颠簸,课堂活动,岩石圈,软流层,大气圈,生物圈,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授课课件ppt,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课堂反馈,水圈岩石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 这是一份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震等级与烈度,答案BD,3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地震波,2圈层界面,火山喷发的物质,遥感技术,改进钻探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