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知教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
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汽化和液化
沸腾及其条件
蒸发与影响蒸发的因素
【新知教授】
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考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如下图所示: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知识点2 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要点诠释:
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
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知识点3 蒸发
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加快蒸发的方法
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
提高液体温度;
增大液体表面积。
知识点4 液化的方法
1、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
(2)压缩体积
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考点诠释:
1、“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溢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考点1 汽化和液化
【例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
变式练习
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
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
2.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考点2 沸腾
【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变式练习
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2.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
【例3】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变式练习
小明在六盘水某学校实验室测得水的沸点是98℃,则该学校所在地大气压值( )
A.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B.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
C.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D.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无关
2.日常生活中使用高压锅的主要作用是( )
A.坚固耐用 B.缩短水沸腾时间
C.增大压强,降低水的沸点D.增大压强,提高水的沸点
考点3 蒸发
【例4】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变式练习
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例5】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变式练习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C.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D.给墨水瓶加盖
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3.2019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考点4 液化
【例6】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变式练习
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3.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
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B.前者主要是由杯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如图所示。这说明( )
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
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
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
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
3.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4.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对着被开水汤了的手吹气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而降低温度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的过程中内能增加了
D.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提高积雪的熔点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8.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9.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 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 减小而降低。
10.有一种炊具叫“高压锅”。“高压锅”中的“压”字的含义指的是 (选填“压强”或“压力”);“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了能源。“高压锅”能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沸点 ”的原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
1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课后练习
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2.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凝固B.汽化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升华和凝华
3.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B.C.D.
4.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6.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7.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8.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
9.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10.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水沸腾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杯中水的沸点是 ℃,该处的大气压应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2)测量温度结束,当熄灭酒精灯后,发现水仍在微微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微观察到的现象及所记录的数据如下:
(1)当水沸腾时,她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根据读数可知,水的沸点为 。这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2)小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实验开始时,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3)停止加热后,小微同学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越低,温度下降得 (越快/越慢).
②当时实验室的温度大约是 ℃。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冷却奶茶的方案供你选择:
方案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方案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在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更好。
1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水温/℃
98
70
54
44
34
27
23
22
22
22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沸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汽化和液化,探究液体的沸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