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列国体制下的宋代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列国体制下的宋代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列国体制下的宋代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列国体制下的宋代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页。
    列国体制下的宋代
    所谓现代性包括:城市化、贵族的消失和经济生产方式的改变。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宋代中国看做列国体制中的一个国家,而不再是天下国家,甚至于后来接上去的明清也不是和汉唐一样的天下国家了。这些改变,使宋以后的中国呈现另一个形态,但究竟这形态是不是可以和欧洲近代史上的特色完全等同看待,却还是一个值得辩论的问题。
    在宋代中国的外围,有辽金元,有吐蕃、南诏、西夏、高丽,还有南方许多小国家和海外的日本,这许多政治共同体并不归属于一个大的天下系统,宋代皇帝并不是天子,也不是“天可汗”。在列国环伺之中生活,宋代中国必须尊重一定的国际关系以及规律。当然,中国人自己以为是天下的共主,那也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想而已。反而,中国必须不断地向辽人、金人进贡,甚至于也必须向疆域很小的西夏年年送上丝帛。
    宋代的经济却是十分地发达。东方和南方的海外贸易为宋人赚取无数的财富,甚至于中国和北方的西夏、辽国之间,也有转口贸易的利润—将南方海外的香料转运给北方,让它们再进一步转运到欧洲。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宋代政府无效率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宋代整体讲起来,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
    宋代的士大夫都出自民间,可是,政府的决策却不一定反映民间的实际情形。因此,前面我们曾经讲过的政治体制的神经中枢和回馈系统的问题,在宋代一样存在。只是问题的所在,不是回馈和交流的断裂,而是在多种回馈之间神经中枢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这样的现象是相当奇特的。相对而言,宋代的地方层次,包括州县甚至于乡里和家族,都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这一权力往往是掌握在一些士大夫或地方豪强手里。毋宁说,宋代是一个复合体,包括许多较小的自主单位。陈寅恪曾经说“天水一朝思想最为自由”,我想他所谓的自由,毋宁说是在这小单位层次的自主性。可是在小单位之内,不论是士大夫或地方豪强,都还是一种专断的权威,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民主自由。
    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小民百姓在他们所属的单位之中不见得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可是他们可能享有小群体对个人的照顾。比如说,家族有族规,小区有社约,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给小区或社群的成员一定的约束,也有一定的保护。
    从唐代体制转变到宋代的确有断裂的现象,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才逐渐蜕变而成的。残唐五代,虽然中国解体,可是许多地方单位和族群单位却是小民百姓能够在乱世生存的依靠。五代时候,南方的小国家最多不过今天一个省份那么大,甚至还有更小的,但他们在保境护民的口号下也确实发展了经济,使这个小地区的老百姓有存活的机会。而当时南方海路的开通,使东南地区的小国都可以获得国际贸易的利益。这些条件放在一起,也许就使得宋代的散漫,居然变成了它的另一种优势。
    辽国是一国两制的二元体制
    在一般中国历史谱系上,说完了唐代接着就会说宋代,这是中国的正统历史观所决定的。但如果按照历史本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从辽金元开始讲则更为合理,因为它们是有延续性的。它们不仅据有中国领土的一半左右,辽国的出现时间甚至比宋代还早。
    辽国是一国两制的二元体制
    辽金元都是从北方攻入中原的边疆民族建立的国家,建立辽国的契丹人早就渗透了中国的北方。在“安史之乱”以后,原来边防驻军的地区,契丹人已经充满了中国军队,但后续的契丹民族还是一波一波地进入中原。在唐代分裂的时候,契丹人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以至于根据地在北方的五代,都要联络契丹人,甚至向契丹臣服。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于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间跨中国和塞外的土地。
    正如以前讲过南北朝的情形,辽国也是一国两制的二元体制。国内分成南北两部分,北方是以胡法治理,南方是以汉法治理,两个政府平行存在。北方是部落,南方是州郡,不过州郡之中,穿插了许多以北方胡人军队驻防的地区,称为“投下”或者“头下”。辽国的皇室,世世代代是耶律氏和萧氏通婚。京剧里面的萧太后,就是许多萧氏后族之中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国家,上下之间的隔绝是在所难免的。下层的信息回馈可以说完全没有,不过正因为是征服王朝,本来就是用武力统治,也就说不上上下沟通了。
    辽国被东北的后来者女真征服。女真反叛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整个征服王朝对于非我族类的其他异族都横征暴敛,本来是契丹人同一族类的女真人,也受不了契丹人的统治。另一方面,一半契丹人和一半汉人构成的辽国,终究躲不开汉文化的影响,几百年的统治,大多数的辽国上层人士也逐渐丧失当年的勇武之气。面对忽然崛起的女真,辽国的王朝体制完全无法处理突发的危机。只有一些没有离开北边的契丹人,在辽国覆亡之后逃往中亚,在那里建立了西辽①,居然也维持了近百年时间,号为强国。这一个西辽,在中亚族群的心目中却是另外一个中国,号为四个“桃花石”②之一。因此,辽国的兴亡,真是一部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的故事,也许辽国两边都没有顾全,但也许他们在两边都搭上了边。
    女真人也是通古斯语系③的民族,和鲜卑、契丹基本上是一个语系。在契丹人进入中原以后,女真人慢慢扩大,占据了今天东三省大部分地区,但还是臣服于辽国。正如前述,他们受不了契丹人的横征暴敛,终于起兵打败了契丹人。金人的战术常常是轻装骑兵远道奔袭,千百里外一群群骑兵小部队集合为大军,忽然出现在敌后,他们也没有后勤补给,因敌之粮,来去如风,不仅占领了契丹人的辽国,而且攻进宋朝的北部,占领了中原。这个王朝,也是采用一国两制的方法,在占领区设立了许多驻防基地,所谓“猛安”、“谋克”都是驻防的武将,不在文官体系之内。女真人在中原待的时间不算长久,大部分很快就被汉化了。这个征服王朝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管理体系,当然也谈不到上下信息的交流。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