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形式
课题名称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解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并提升。注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细节。
教材分析
解方程在小学知识基础上加以提升,难度不大,主要解决基本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分析题意,能从关键语句中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3.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建议: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与探究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思考1:本题目中,有哪几个量?
思考2: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如果设前年购买数量为X台,则去年购买数量为_____台,今年购买数量为______台。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如果设去年购买数量为x台,可列方程是什么?如果设今年购买数量为x台,可列方程是什么?
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化成x=a的形式,所以,我们需要对方程左边进行___________,得到____ =_____ ,再把方程的系数化为1,得x=______。
解方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详解见多媒体课件PPT展示
所以,前年学校购买计算机____台。
问题2:上述合并同类项,对解方程起到了什么作用?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性质几?
巡查学生完成和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指定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给予点评。
阅读题目,完成填空,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 26 ; (2) -5x = 20 ; (3) 2-x=3
学生独立试做,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板, 再集体交流习做结果.
2判断正误( ) A、若= , 则x=y . B若x=y则-4ax=-4ay
C 若-x= -6, 则x=1.5 D若1=x则x=1
3、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 由3x=2x+1得3x-2x=1+1 B、由5+1=6得5=6+1
C、 由2(x+1)=2y+1 得 x+1=y+1 .D、由2a+3b=c-6 得 2a=c-18b
4、等式-1=x的下列变形,利用等式性质2进行变形的是( )
A =x+1 B + =1-x
C =x+1 D 2x+1-3=3x
5、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从方程的两边都减去b得a=c)
(2)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
(3)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4)从=,能否得到a=c,为什么?
(5)从xy=1,能否得到x=,为什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3.1.2 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数学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回顾,学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