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咱班的班长是谁?先不要说出来,你们告诉我他的位置,让我来找到他,好不好?
2、揭题。
刚才班长的位置同学们有太多的说法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班长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出示座位图,师: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在数学上我们通常会用列和行来描述某个人的具体位置。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作列(板书:竖:列),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横排叫作行(板书:横:行),确定第几行要多前向右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数学中的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师任意指出图上的 ,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如小军的座位是在第4列第3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分别表示出班长和自己的位置。
2.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还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读作:数对四三。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联系实际,掌握数对。
活动一:用数对写出自己及朋友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全班汇报。
学生写出好朋友的位置,再指名说数对,请同学猜他的好朋友是谁。
活动二:学生发现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对应规律。
在屏幕上呈现数对,请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起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依次出现:(2,4)、(5、3)(6,1)、(1,6)……
出示:(3,X),说说他是谁?
追问:有可能是谁?不可能是谁?要想明确究竟是哪个人,必须要知道哪些数据?(列和行缺一不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课前思考:教室座位的场景学生非常的熟悉,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如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但学生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描述不是很明确。然后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引导学生认识行与列,并能用此方法确定位置。最后再抽象到用数对表示位置,层层递进,学生学起来也不会太困难。
授后小记: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会用“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会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
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军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反思: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学生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左右,体验自身的左右,体验自身周围的左右,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画引入,揭示课题,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实际应用,想想做做,巩固活动,加深印象,总结全课,拓展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教学新授,巩固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