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1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2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3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4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5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6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7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第8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PPT,共47页。
    一、片段训练(27分)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冠李戴。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附【译文】 契丹放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而且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选项]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书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意味,并非“直言进谏”。
    附【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意味。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选项]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附【译文】 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担任洪州副郡守,当时我担任奉新县令,多次拜访他,不知道他们母子间的事情。第二年,我到京师做官,宗质入朝,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的姻亲。曾觌没有儿子,把李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宗质一次后,(从此)不敢再去见他,也不知道他的孝行。  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一同为宰相属官。在交谈中,京公给我说了李台州母子间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因此)终身含恨在心。听了这个事情后,痛哭不止,深为感动,便替他写了这篇传文。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 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附【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后来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告诉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因为河东环境寒冷,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龙来减轻水浪冲击,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选项]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解文意。①原文中说“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惮”是“畏惧、害怕”之意,选项中说“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显然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②原文中说“激驸马都尉王诜”,选项中说他“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曾布只是激怒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③原文中说“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选项中说“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对照可知,范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
    附【译文】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选项] 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
    附【译文】  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定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云霄,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 ,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 管内构求 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 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事件杂糅的角度设误。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密令捏造吕 的过失”的时间是在吕 “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即被调出京城之后,而且“密令捏造吕 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选项犯了事件杂糅的错误。
    附【译文】  李揆任宰相时,决断政事,直言进谏,虽然非常博学明辨,但是太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很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始终不被推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 ,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 )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使,声望非常好。李揆担心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暗中指使直省机构到吕 所属的地方捏造吕 的过失。吕 秘密上疏为自己陈述,于是李揆被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选项] 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偏概全。“全国各地”错,原文是说“畿辅、山东流移日众”。
    附【译文】 隆庆元年,葛守礼起任户部尚书。上奏进谏:“京城附近、山东一带的流民移民日益增多,因为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收的课税太重,征派又不均衡。工匠和富商大贾,都凭借无田免去徭役,只有农夫受此困厄,这就很不合事理。请求纠正田赋的规章,罢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上下诏全部实行。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不满。
    附【译文】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青,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二、综合训练(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也。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员,时选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为之。是岁,又迁凤阁鸾台平章事,寻加检校内史。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初,都城洛水天津之东,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桥及利涉桥,以通行李。上元中,司农卿韦机始移中桥置于安众坊之左街,当长夏门,都人甚以为便,因废利涉桥,所省万计。然岁为洛水冲注,常劳治葺。昭德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分水势,自是竟无漂损。
      时则天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昭德密奏曰:“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则天矍然曰:“我未之思也。”承嗣亦尝返谮昭德,则天曰:“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承嗣俄转太子少保,罢知政事。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庆之固请不已,则天令昭德诘责之,令散。昭德便杖杀庆之,余众乃息。
      时朝廷谀佞者多获进用,故幸恩者,事无大小,但近谄谀,皆获进见。有人于洛水中获白石数点赤,诣阙辄进。诸宰相诘之,对云:“此石赤心,所以来进。”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皆笑。是时,来俊臣、侯思止等枉挠刑法,诬陷忠良,人皆慑惧,昭德每廷奏其状,由是俊臣党与少自摧屈。(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B.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C.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D.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解析】选D。“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是主谓宾结构,单独成句,排除A、B两项;“皆昭德创其制度”句意完整;“时人”意为“当时的人”,不可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的名称,也是我国古代对某些大型都市的称谓。B.明经,唐代科举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查经义;清代用作贡生的别称。C.凤阁,官署名,武则天时改中书省为凤阁,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最高长官称内史。D.太子少保,是太子太保副职,负责保护太子,与太师、太傅及其副职都属东宫官职。
    【解析】选A。“也是我国古代对某些大型都市的称谓”错误,应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昭德年少有才,为官治事有方。他曾经参与都城改建事务,广受人们赞誉;又巧妙地运用积石分流,解决了桥梁漂损问题。B.李昭德很有见解,深得女皇信任。他说服武则天解除武承嗣的机要大权;而武承嗣对他的诬陷,则被武则天坚定地予以反驳。C.李昭德生性强直,不畏权贵皇亲。在王庆之聚众奏请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上,李昭德主动问责,态度强硬,最终杖杀王庆之。D.李昭德痛恨谀佞,敢于揭露指斥。来俊臣等滥施刑法,诬陷忠良,人人惧怕,李昭德常于朝上奏其恶行,使其党羽略有收敛。
    【解析】选C。“主动问责”有误,原文是“则天令昭德诘责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皆笑。(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以来,常常得以高枕而卧(或:高枕无忧),他这是替我劳累辛苦,不是你能比得上的。(“任”“高卧”“是”“所及”译出各1分)(2)李昭德叱责他说:“这块石头有赤诚之心(或:忠心),洛水中其余的石头难道能都反叛吗?”旁边的人都笑了。(“叱”“赤心”“岂”“左右”译出各1分)
    14.李昭德是如何劝说武则天不要将重权交给武承嗣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题干要求,回归原文筛选作答信息,并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根据“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等句子,可概括出答案。答案:①从武承嗣本身而言,其地位(亲王)身份(皇侄)本已高贵显赫;②从历史教训而言,父子反目成仇篡夺皇位已有前车之鉴,姑侄之间恐在所难免;③从武则天个人权益而言,武承嗣一旦趁机发难,她的皇位必然不保。(每点1分)
    附【译文】  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年青时就以明经科中举,多次升迁担任凤阁侍郎。长寿二年,朝廷增设夏官侍郎三员,当时选李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担任此职。这年,他又升任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加检校内史之职。长寿年间,神都改建文昌台和定鼎门,又在城外建外墙,都是李昭德所创建的,当时人认为他很有能力。当初,都城洛水天津的东边,立德坊的西南角,有中桥和利涉桥,用来通行人。上元年间,司农卿韦机开始将中桥移到安众坊的左街,对着长夏门,京都的人都认为很方便,因此废弃利涉桥,节省钱财以万计。然而每年受洛水冲刷,必须经常出劳力修治。李昭德设计堆积石头桥墩,使对着流水的部位呈尖形来分水势,从此,竟未出现洛水冲刷损坏的情况。
      当时武则天命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李昭德秘密上奏:“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儿,又是亲王,不宜加上机要的重权,来使众人感到困惑。况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还互相篡夺权力,何况是姑侄,哪里能把重要权力委托给他呢?如果他乘机而起,(陛下的)宝位怎么可能安稳呢?”武则天吃惊地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武承嗣也曾反过来诬告李昭德,武则天说:“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以来,常常得以高枕而卧,他这是替我劳累辛苦,不是你能比得上的。”武承嗣不久转任太子少保,被罢去参与政事的职务。延载初年,凤阁舍人张嘉福命令洛阳人王庆之率领轻薄恶少数百人到朝廷上表,请求立武承嗣做皇太子。武则天不允许,王庆之坚持请求没完没了,武则天命令李昭德责问他们,命令他们散去。李昭德便用杖刑处死王庆之,余下的众人才平息。

    相关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48 扩展语句专项练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48 扩展语句专项练课件PPT,共58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1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1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课件PPT,共60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课件PPT,共2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