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13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13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13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荷(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 一、单选题1.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当它带的电荷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稳定)与增加前比较,其内部的场强将( )A.一定增强 B.一定减弱C.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2.用一根带电棒移近一个带负电的验电器,金箔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电荷( )A.一定是负电荷 B.一定是正电荷C.一定不带电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所示,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将带正电荷的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关于箔片张开后金属球和箔片的带电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C.金属球带正电,箔片带负电 D.金属球带负电,箔片带正电4.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N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大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6.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和他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B.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规律C.库仑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法拉第发明了避雷针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元电荷就是最小电量的点电荷B.电场线就是电荷静止释放后电荷运动的轨迹C.电流强度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D.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物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与他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并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B.库仑不但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采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C.牛顿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D.摩擦起电现象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把前者命名为正电荷,把后者命名为负电荷,并且用油滴实验最早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9.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 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B分开,再将C移走.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不带电 D.A带负电,B带负电 二、多选题10.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到距离为2r的位置上,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两球距离远大于两球半径)( )A. B. C. D.11.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异种电荷12.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13.如图,把塑料匙在干燥的布上摩擦几下,然后去舀爆米花,爆米花就会到处乱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爆米花与带电的勺子接触,带同种电荷B.爆米花与带电的勺子接触,带异种电荷C.爆米花受到塑料匙的作用力而到处乱跳D.爆米花带电后,因质量很小而到处乱跳 三、填空题14.如图所示,有一块无限大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平板MN,现将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于板右侧的A点,并使金属板接地.已知A点离金属板MN的距离为d, C点在A点和板MN之间,AC⊥MN,且AC长恰为.金属平板与电量为+Q的点电荷之间的空间电场分布可类比______________(选填“等量同种电荷”、“等量异种电荷”)之间的电场分布;在C点处的电场强度EC=______________.15.摩擦起电的过程是________的过程,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电;失去原有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电.16.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最小电荷量e的整数倍。最小电荷量e就叫做元电荷。一个带电体的电量Q=-1.6×10-5C,则物体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个电子。17.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为。 (______)18.1752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做了一次风筝实验,证明________所获电的性质和天空中的闪电是同样的。 四、解答题19.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其中小球带有的正电荷,小球带有的负电荷,小球不带电。先将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20.在图所示的实验中,导体分开后,A带上了的电荷。实验过程中,是电子由A转移到B还是由B转移到A?A、B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各是多少?21.如图,将带正电荷的导体球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若沿虚线2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和。(1)请分别说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的正负,并简述理由。(2)请列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绝对值)之间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并简述理由。22.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 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 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23.A、B两物体相互摩擦,A物体原来带的电荷,与B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变为.问:(1)在此过程中,A物体得到了电子还是失去了电子?(2)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参考答案1.C【解析】导体处于静电平衡,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所以当它带的电量增加后,其内部的场强将不变,仍为零,C正确.2.B【详解】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因验电器的金属球带负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说明了金箔失去电子;而验电器的小球一端得到电子,带的负电荷的电量增加,说明物体带的是正电;验电器的金箔后又张开是因为验电器金属箔的一端将更多的负电荷的传导给了小球一端,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张开。A. 一定是负电荷,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 一定是正电荷,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 一定不带电,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3.D【详解】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将带正电荷的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因为静电感应,自由电子由金属箔向金属球移动,故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故选D。4.B【详解】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没有任何电荷,而是正负电荷的个数相等,相互抵消;故A错误;摩擦起电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摩擦起电中M失去电子,转移到了N物体上,故B正确CD错误.5.A【详解】A. 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故A错误符合题意;B.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大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详解】A. 库仑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故A错误;B. 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规律,故B正确;C. 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C错误;D.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故D错误。7.D【解析】【详解】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不是最小电量的点电荷,故A错误;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电场强度的方向,若是正电荷,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而电荷运动的轨迹在电场线上,电场线必须是直线,故B错误;电流有方向,但电流的运算满足代数法则,而矢量的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故电流是标量,故C错误;电场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物质,看不见也摸不着.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引入电场线,电场线不存在,特别注意电场线不是电荷运动轨迹.点电荷实际不存在,是理想化的,就像质点一样.自身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看成点电荷.8.A【解析】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与他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并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故A正确;法拉第不但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采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故B错误;伽利略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C错误;富兰克林把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故D错误.故选A.9.A【详解】试题分析: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时,由于静电感应,则A带上正电、B带负电,若先将A、B分开,再将C移走,则A带正电,B带负电,故选A.考点:静电感应【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静电感应;要知道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道理,同时注意操作的各个步骤的顺序.10.CD【详解】设两球各带电量大小为q和7q,则开始时由库仑定律可得当两相同金属小球带同种电荷时,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相距为2r的位置上,它们的电荷量变为4q:4q,所以库仑力当两相同金属小球带异种电荷时,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相距为2r的位置上,它们的电荷量是先中和后平分,电量变为3q:3q,所以库仑力故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11.BC【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负电荷,在B端出现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而是电荷的重新分布,枕形导体上总的电荷量为零.金属箔上带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再是远端,人是导体,人的脚部连接的大地是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属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属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选项D错误.12.BC【详解】由于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图甲中两小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某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或者两小球带异种电荷。图乙中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说明两小球一定是带同种电荷。故选BC。13.ACD【详解】由于塑料与布摩擦后产生静电,而爆米花与勺子接触带电,故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B错误;爆米花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受到塑料匙的作用力;故C正确;由于质量很小的爆米花受力后产生的加速度较大,故运动较为明显,因此会到处乱跳;故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注意会用所学过的物理规律解释相关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14.等量异种电荷 【详解】(1)根据静电感应规律可得,金属板上会感应出于点电荷相等的电量,但是带电性质相异,所以他们之间相当于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分布,(2)们可以把金属棒上感应出的电荷理解为在A点与板对应的另一点B点存在一个电荷-Q.这样就可以理解成两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该空间的电场相当于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的一半,所以产生的电场为15.电荷转移 负 正 【详解】[1][2][3].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原有电子的物体带正电.16.得 1014 【解析】【详解】因为带电体带负电,所以物体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数量n=Q/e= =1014个。 故答案为:得;101417.×【解析】【详解】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10-19C)的整数倍,不可能为2.4×10-19C,故为×。18.富兰克林 摩擦 【分析】考查物理学史。【详解】(1)[1]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风筝实验;[2]证明摩擦所获电的性质和天空中的闪电是同样的。19.、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详解】当小球C和小球接触后,、C球带电荷量为再让小球B与小球接触后,此时、B带电荷量为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荷量为所以最终、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20.由B转移到A,A得到的电子数为个,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详解】A、B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由于A带的是负电荷,所以电子是由B转移到A,A得到的电子数为 (个)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1.(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导体近端感应负电荷,远端感应正电荷,即QA和 带正电,QB和 带负电。(2)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多带了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即QA=QB,22.,,【详解】电荷量含有的电子数为的电荷含有的电子数为增加的质量为23.(1)A物体得到了电子 (2)转移了个电子【详解】(1)A、B两物体相互摩擦,A物体原来带+4.8×10-14C的电荷,与B摩擦物体后,所带的电荷量变为+1.6×10-14C,摩擦起电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所以在此过程中A物体得到电子;(2)物体得到电子个数: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单元过关检测(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高二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四节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库仑定律综合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