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版化学高中同步系列必修第二册(新教材)苏教版同步课件
- 高中化学专题检测试卷(一) 课件PPT 课件 7 次下载
-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检测试卷(二) 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检测试卷(三) 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检测试卷(四) 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 模块综合试卷(一) 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模块综合试卷(二) 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本册综合优秀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HNO3,FeNO33,NO2,CH2CH2,加聚反应,防倒吸,完全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是物理变化过程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煤就是碳,属于单质
解析 汽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故B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充分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清洁的化石燃料,故C正确;煤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D错误。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CH2Cl2的电子式为 ,是结构呈正四面体的分子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解析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A错误;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2H6O为乙醇的分子式,B错误;CH2Cl2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是分子结构呈四面体的分子,C错误; 原子之间为单键,主链有3个碳原子,氢原子数为8个,符合丙烷的结构,D正确。
3.(2020·南京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金属钠、氢气和氯气B.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C.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粗硅D.高炉炼铁中利用焦炭直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
解析 Na+在溶液中是不能放电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NaOH、氢气和氯气,故A错误;Ca(OH)2的溶解度小,澄清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小,不利于工业生产,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的,故B错误;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是工业制粗硅的原理,故C正确;高炉炼铁中用焦炭燃烧产生的CO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故D错误。
4.某种煤气的组成是:50%氢气、30%甲烷、10%一氧化碳、6%氮气和4%二氧化碳(均为体积分数),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l-12CO(g)+O2(g)===2CO2(g)ΔH=-565.2 kJ·ml-1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l-1则在标准状况下,224 L该种煤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A.2 027.1 kJ B.4 382.5 kJ C.5 094.1 kJ D.5 811.5 kJ
解析 根据题意,各个气体的百分含量:H2 50%、CH4 30%、CO 10%,所以224 L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体积是112 L,即标况下5 ml,含有甲烷的体积是67.2 L,物质的量是3 ml,一氧化碳的体积是22.4 L,物质的量是1 m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系数和能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所以该种煤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5+282.6 kJ+3×890.3 kJ=4 382.5 kJ,故选B。
5.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NO2,是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①NO2 NO+O;②2NO+O2―→2NO2;③O+O2―→O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 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3与O2互为同位素
解析 NO2虽然参加反应,但从反应全过程看,NO2质量及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没改变,只是加快O3的生成,所以NO2在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A选项正确;O和NO是反应①的生成物,又分别是反应③和反应②的反应物,是反应的中间产物,B选项错误;反应①中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NO中的+2价,NO2起氧化剂作用,从整个过程看NO2还起催化作用,C选项错误;O3和O2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选项错误。
6.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因为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3,故要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装置①是先用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中液面上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②由于能接触到空气中的O2,故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7.原定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被迫推迟,奥运火炬里的燃料用的是纯度99%以上的丙烷。已知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 g丙烷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5 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B.除去丙烷气体中少量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1 ml丙烷被氯气完全取代,需要8 ml 氯气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 ΔH= -50.45 kJ·ml-1
解析 A项,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是锯齿形,不是一条直线,故错误;B项,除去丙烷气体中少量的乙烯应通入溴水,使乙烯发生加成反应而除去,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使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引入新杂质,故错误;D项,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9.8 kJ·ml-1,故错误。
8.在下列反应中,生成物能量总和高于反应物能量总和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l-1B.CaCO3(s)===CaO(s)+CO2(g) ΔH=178.5 kJ·ml-1C.2HI(g)===H2(g)+I2(s) ΔH=-53.0 kJ·ml-1D.2H2(g)+O2(g)===2H2O(l) ΔH=-484 kJ·ml-1
解析 生成物能量总和高于反应物能量总和,故为吸热反应,ΔH>0,故B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O+H2O===Ca(O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有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D.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 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才能设计成原电池,而反应CaO+H2O===Ca(OH)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一定都是热量变化,也可能是光能、电能等多种形式,故B错误;某些物质的溶解、电离或状态的变化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氨气的催化氧化用灼热的铂丝作催化剂,由于是放热反应,所以铂丝保持红热,故D正确。
10.已知一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若将该有机物与适量的氯气混合光照,则生成的产物的种类共有
A.2种 B.4种C.5种 D.6种
解析 因为C4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4H3Cl、C4H2Cl2、C4HCl3、C4Cl4和HCl,由C4Cl4中的4个C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知,C4H3Cl、C4H2Cl2、C4HCl3、C4Cl4的结构都只有一种,所以C4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的种类共有4种,加上无机物氯化氢,共有5种产物,C正确。
1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不同可能对生成物产生影响。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受上述因素影响的是A.铜与硝酸反应B.钠与氧气反应C.氢气与氯气反应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析 硝酸溶液浓度不同和铜反应生成产物不同,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A项错误;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故B错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无关,故C正确;NaOH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NaOH足量时生成偏铝酸钠,故D错误。
12.(2019·吉林高三月考)以反应5H2C2O4+2MnO +6H+===10CO2↑+2Mn2++8H2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③所加的H2C2O4溶液均要过量B.若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 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 速率v(KMnO4)=2.5×10-4 ml·L-1·s-1C.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是探 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 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和②只是浓度不同,实验②和③只是温度不同,故C正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开始速率很小,过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生成了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其中水没有这种作用,CO2释放出去了,所以可能起催化作用的是Mn2+,故D正确。
13.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C.实验Ⅲ:试管内溶液中产生红色沉淀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 实验Ⅰ中液体分层,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A错误;实验Ⅱ中氨水呈弱碱性,故烧杯中出现红褐色沉淀,B错误;实验Ⅲ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而不是生成红色沉淀,C错误;实验Ⅳ中浓硫酸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形成过饱和硫酸铜溶液,从而析出晶体,D正确。
1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解析 B项,N2和O2点燃不能生成NO2,故错误;C项,CH3CH2OH不能和NaOH反应,故错误;D项,CH3COOCH2CH3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CH3COONa,错误。
15.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枪支“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B.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C.D.反应中转移电子2 ml,生成还原产物8.5 g
反应中转移电子2 ml,生成还原产物NH3的质量约为5.7 g,D错误。
解析 枪支“发蓝”的过程是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保护层,即铁表面钝化,A正确;
16.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 乙烯能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是一种无色、可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的有机物,故A项正确;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但是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水中的氢比乙醇中羟基上的氢活泼,故B项错误;用乙酸可清除水壶中的水垢,根据强酸制弱酸,说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C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了HCl,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而不是生成氯甲烷的原因,故D项错误。
17.已知反应:2A(l) B(l) ΔH=-Q kJ·ml-1,取等量A分别在0 ℃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20 ℃下A的Y-t曲线B.反应到66 min时,0 ℃和20 ℃下反应放出的热量 相等C.0 ℃和20 ℃下达到平衡时,反应都放出Q kJ热量D.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a>b
解析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就先达到平衡,即曲线先出现拐点,故b代表20 ℃下A的Y-t曲线,A项错误;反应到66 min时,0 ℃和20 ℃下的转化率相同,因二者的起始量相同,故此时放出的热量相等,B项正确;2A(l) B(l) ΔH=-Q kJ·ml-1表示2 ml A完全反应放出Q kJ热量,因无法知道具体有多少A物质已经反应,故放出热量也无法计算,C项错误;b是代表20 ℃下的Y-t曲线,a是代表0 ℃下的Y-t曲线,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a”“乙。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Zn-2e-===Zn2+
解析 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作为负极,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④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31.5 g时,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
解析 甲中正极反应为2H++2e-===H2↑,溶液质量增重31.5 g(32.5 g-1 g)时,消耗0.5 ml Zn,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NA。
(2)图丙为甲烷氧气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的溶质是KOH。通甲烷一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有关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浓溶液与单质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①,A的稀溶液与足量B不加热也发生反应②,D的稀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后呈红色。
据此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解析 转化关系图中分析判断,单质B和A的浓溶液加热时才能发生反应,说明A为金属,在浓酸溶液中发生钝化,加热发生反应,A的稀溶液和B单质反应生成产物与B与浓溶液加热反应产物不同,说明B为变价元素,判断为Fe,A为HNO3,D为Fe(NO3)3,E为NO2,G为Fe(NO3)2,L为Fe(OH)2,K为Fe(OH)3,Q为NaNO3。
(2)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沉淀
解析 反应④是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沉淀。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量A的浓溶液与单质B加热时能否产生G?为什么?(结合图给信息回答)
答案 不能。根据图中反应③,NO遇浓硝酸可转化为NO2
解析 由反应2HNO3(浓)+NO===3NO2+H2O知,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在浓HNO3中,平衡正向移动不可能生成NO。
21.(10分)2SO2(g)+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1)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后,改变的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A.ΔH B.E C.ΔH-E D.ΔH+E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后降低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因此改变的是图中的E。
(2)在2 L绝热密闭容器中投入2 ml SO2和b ml O2,如图是部分反应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10 min时,v(SO3)=____________________。
0.05 ml·L-1·min-1
解析 由图可知10 min时生成三氧化硫是1.0 ml,浓度是0.5 ml·L-1,则v(SO3)=0.5 ml·L-1÷10 min=0.05 ml·L-1·min-1。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③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填字母)。A.v(SO3)=v(SO2)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解析 v(SO3)=v(SO2)中没有指明反应的方向,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A项错误;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错误;由于是绝热密闭容器,则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项正确;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项正确。
22.(14分)(2019·辽宁高一期末)为测定某烃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对这种烃进行以下实验:①取一定量的该烃,使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 g;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 g。②经测定,该烃(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0.1 ml该烃A能与_____ g溴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后需_____ ml溴蒸气才能完全取代。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B通过两次氧化可得到D,也可通过加入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直接氧化为D。
酸性KMnO4或K2Cr2O7
(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合成E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②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③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若用1 ml B和1 ml D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 ml乙酸乙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
CH3CH2CH2COOH
CH(CH3)2COOH
解析 A为烃,该烃(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则该烃的摩尔质量=1.25 g·L-1×22.4 L·ml-1=28 g·ml-1,该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干燥管中物质吸收H2O,石灰水吸收CO2,n(H2O)=7.2 g÷18 g·ml-1=0.4 ml,n(CO2)=17.6 g÷44 g·ml-1=0.4 ml,n(C)∶n(H)=0.4 ml∶(0.4 ml×2)=1∶2,所以该烃为CH2===CH2,A和水反应生成B为CH3CH2OH,B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D为CH3COOH,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为CH3CHO,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E为高分子化合物 ,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全册综合评优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SiO2,8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1 第二单元 第2节 离子反应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自由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全册综合示范课ppt课件,共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