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重点)
2.能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重点)
3.“边角边”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适合“边角边”判定方法的条件的寻找.(难点)
自主探究
探究点一:应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例1、 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且AE∥BC.求证:△AEF≌△BCD.
探究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2、 已知:如图,BC∥EF,BC=BE,AB=FB,∠1=∠2,若∠1=45°,求∠C的度数.
尝试应用
1. 如图,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2. 能判定△ABC≌△A′B′C′的条件是( )
A.AB=A′B′,AC=A′C′,∠C=∠C′
B. AB=A′B′, ∠A=∠A′,BC=B′C′
C. AC=A′C′, ∠A=∠A′,BC=B′C
D. AC=A′C′, ∠C=∠C′,BC=B′C
3. 如图,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
A. AB∥CD B. AD∥BC C. ∠A=∠C D. ∠ABC=∠CDA
4.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AC=DC,∠A=∠D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6.如图,已知,,,经分析 .此时有 .
7.如图,已知在中,,.
求证:,.
8. 如图,已知△ABC,BA=BC,BD平分∠ABC,若∠C=40°,则∠ABE为
度.
9.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
AE= cm.
10. 已知:如图,DC=EA,EC=BA,DC⊥AC, BA⊥AC,垂足分别是C、A,则
BE与DE的位置关系是 .
11. △ABC中,AB=6,AC=2,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12. 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共5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共5页。
初中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