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技能 | 探究归纳SAS的内容;运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培养学生动手画图和观察识图的能力. |
过程 方法 | 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等过程探究归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在具体应用上,通过练习,感悟几何题的分析证明过程. | |
情感 态度 | 通过实践比较,在探索发现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 |
重点 | 掌握“SA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进一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 |
难点 | 正确地书写证明过程,恰当地选择判定定理. |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 教学活动设计 |
情 境 引 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能说说吗? 上一节,我们讨论了两边一角有哪两种情况呢? 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是否也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思考、回答. 两边一角的两种情况:
2.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 【活动一】内容见课本探究3(即使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1)你能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吗?应该怎样画呢? (2)把画好的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3)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 【归纳】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全等的一个方法: (可以简写成 或 ). 【活动二】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条一端用螺钉铰合再一起点A,使长木条AB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条与射线BC所成的角,固定长木条,把短木条AC摆起来.如图. (1)与 是否满足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相等? (2)比较△ABC与△ABD是否全等? (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按课文给出的程序试着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在小组内相互找出存在的问题. 最后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归纳. 【应用格式】:在和中, ∴ 教师出示活动二. 教师安排组长把小组分成两部分,在正副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操作。完成后,各小组认真观察图形、比较、思考、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强调】必须是“两边夹角”,而不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要看准边、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
尝 试 应 用
|
【分析】如果能证明, 就可以得出. 结合图形,阅读已知,你能找出的直接条件是 ,如果能得出 ,和就全等了.从图形中能得出这个条件吗?根据是什么?
【分析】要证,只要证 ,已具备的条件是 , ,(即一边一角).只需 条件就可以了?这个条件是由 条件推出的?怎样推出来的? | 教师出示题目1,请学生认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探寻条件
教师出示题目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同时请一位学生板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
成果 展示 |
|
|
补 偿 提 高
| 如图所示,, ,. 求证: | 教师出示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困难的同学要寻求帮助.最后请学生讲解 |
作 业 设 计 |
必做题: 教材复习题12第3,8题.
|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组长认真检查作业,并负责对本组个别同学的辅导.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