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环节安排】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学会用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解决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画图和观察识图的能力以及探究归纳规律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画、量、观察、比较和猜想等过程,探索,归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在具体应用中感悟.
情感
态度
通过实践比较,在探索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重点
掌握“SSS”定理,并灵活应用.
难点
准确地应用“SSS”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书写证明过程.
环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
境
引
入
【问题1】(1)如图,如果
△ABC≌△A′B′C′点与点,点与点是对应顶点,试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2)如果△ABC与△A′B′C′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3)△ABC与△A′B′C′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这六个条件呢?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能否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1,明确探究方向,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1)学生回顾思考,口答.
问题(2)学生思考猜想.
教师板书课题.
问题(3)让学生讨论“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有哪些情况?”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给予肯定和鼓励.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问题2】(1)与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一个有几种情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有几种情形?
(2)先任意画出一个,再画一个,使与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一个或两个.你画的与全等吗?试一试.
【问题3】(1)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三个条件,能保证与全等吗?有几种情形?
(2)我们先探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分别对应相等这种情况.
先任意画出一个,再画一个,使,,,把画好的剪下,放到上,你会发现与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得到了什么规律?
【归纳】:由以上探究我们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可以简写成
或 ).
【问题4】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性质和三角形的“边边边”的判定有联系吗?
教师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各有几种情形.引导各学习小组完成满足一个条件和满足两个条件的情况的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方法指导】:探究时可用“反例淘汰法”.
教师提出问题3,(1)引导学生回答满足三个条件的四种情况,教师再明确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画图探究.
【强调】:“保留作图痕迹,标注字母”等.
学生总结归纳规律.
【应用格式】:如图1,在和中,
尝
试
应
用
1.内容见课本P7
【分析】要证,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已知中,直接条件是 ,间接条件是
(你是从哪句话中读懂的?),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是 .
【方法指导】结合图形读懂题意,从已知和图形中寻找条件.
2.已知 ,如何作,使
【思考】(1).你能想出几种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2).用直尺和圆规怎样画呢?
(3).为什么这样做出的和是相等的?
3.课本P8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1.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感觉有困难的学生可寻求帮助(或阅读课本),教师巡视,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再请一位学生板练并讲解.其他学生尝试书写证明过程。最后师生共同评析.
【强调】:规范证明过程,做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掌握“∵”“∴”的用法,明白综合法证明的格式,理解“公共边”.)
教师出示题目2.
成果
展示
补
偿
提
高
1.已知:如右图,在边上,
,,.
求证: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请两位学生讲解.
作业
设计
必做题:1.教科书习题12.2第1,2题.
2.预习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2课时)
教师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延续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