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ì)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塌(tān) 酬劳(chóu)
C.灼热(zhuó)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吟(shēn) 晕眩(xuàn) 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麻木不仁 沾轻怕重 全神贯注 漠不关心
B.泼泼洒洒 热情四溢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国歌响起后,升旗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C.海信集团前任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D.市场上的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正确选择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难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将“就”改为“才”)
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会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
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是中外文化交融的见证。(在“风格迥异”后加上“的建筑”)
5.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雍也》)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故人重逢时对个人身世的感叹及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5分)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厉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
(1)选段中“好厉害妇人”中的“妇人”指______________。(1分)
(2)“妇人”是怎么把“老孙”送到这里来的?她为什么把“老孙”送到这里来?(4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6分)
材料一:有文字记载,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介绍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被作为重要的商品输送到多个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中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材料二:唐代制茶流程图
(1)根据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3分)
(2)假如你是茶文化体验馆的志愿者,请你根据材料二,向游客们简述唐代制茶流程。(3分)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4分)
【甲】次北固山下 【乙】夜雨寄北
王 湾李商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君问归期未有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巴山夜雨涨秋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却话巴山夜雨时。
8.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中,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江面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B.【甲】诗中,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
C.【乙】诗前两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D.【乙】诗后两句为想象希望之景,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9.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二)【荣德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11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诫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3)皆无识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静以修身
A.非淡泊无以明志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C.可以为师矣 D.不敢以一得自足
13.家书是亲人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是家书,读了【甲】文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乙】文中,作为兄长的曾国藩对弟弟们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3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地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会发现面粉上面的窗台上,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她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烧锅的人,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场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2分)
从毛巾厂下岗→__________→空闲时捏制小泥人→__________→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人。
15.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2)“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
16.【立德树人·精益求精】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分)
17.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土温润的光芒》的妙处。(3分)
18.本文主人公由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2分)
陋巷里的春天
①我刚刚搬到老城深处居住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隔壁那对父子的谈话。
②“爸爸,大多数的花只有春天才有,是因为它们对季节挑剔吗?”
③“孩子,不是,是春天偏巧适合很多花开放。”
④“爸爸,那是季节对花有偏爱吗?”
⑤“孩子,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蜡梅。”孩子笑了,父亲也笑了。
⑥应该说,这是一对心态阳光的父子,我决心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的人。那一日,我在门前掇了条凳子,拿本书,边看边等候。不多时,隔壁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父亲走了出来,然后回过头似乎在搬动什么,用尽全力,一次没有成功。我走过去,才发现,是一个轮椅,他的儿子,就坐在轮椅上,满脸春风。
⑦我愣了一秒钟,赶紧过去帮忙,我们合力把孩子抬了出来。
⑧“叔叔谢谢您。”孩子笑容可掬。
⑨“不用谢,你真棒!”我和孩子握了握手。
⑩胡同悠长,那一对父子,迅速地消失在巷子尽头。不知怎的,我始终觉得他们推起轮椅并不像别人那样沉重。我也为拥有这样两位心里常驻阳光的邻居而自豪。
!三个月后,我去一所中学讲授写作课。老师事先把几篇写得比较有文采的作文交给我,便于我在公开课上点评。
@我从十篇作文中发现了一篇名为《陋巷里的春天》的作文。那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身居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亲每天推着我,从河流里经过,我的轮椅就是我的船,父亲就是那位船工。两岸是高高的墙或人家的垂花门,时而有红梅、蔷薇、牵牛花从院子伸出来,那些就是汹涌的浪花了。”
#我瞬间想起自己的邻居,那位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着这段美得近乎诗意恣肆的文字,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定是那个孩子写的。后面还有一段话——
“陋巷之陋并非贫瘠和简陋,而是一处洼地,洼地才能承载流水,才能映照万物。陋巷里,也照样有春天,而且,和开阔的公园相比,这里的春天别有洞天。”
$我对写这篇作文的孩子特别期待,打算把这篇作文在公开课上作为范文朗读。
%很快就到了公开课的时间。我边讲课边用目光搜索那个孩子。然而,并没有我那位邻居出现,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觉。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这反倒证明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内心都阳光普照,这多好!
^我近乎诵读式地朗诵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然后,我示意这篇文章的作者举起手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然而,并没有人举手。我再次强调了一遍,这时候,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没有手,她的作文全部是用嘴巴叼着笔来完成的。
&我瞬间出了一身汗,感觉愧对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我走到了那个孩子身边。是个女孩,脸上并没有尴尬,洋溢着我邻居少年一样的笑容。她说:“老师,虽然我无法举手,也没有应答,但这不代表我在伤心,我一直在笑,在希望老师能够通过笑容辨识到:我就是人群中最美的一朵会笑的花。”
*我几乎热泪盈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公开课结束时,在我的提议下,全部学生都为那个笑容像花朵一样的孩子热烈鼓掌。所有人都觉得,她是花朵,因为,她的心里住着春天。(有改动)
1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父子间的对话描写,体现出他们阳光健康的心态,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B.“我”预感作文是那位坐在轮椅上的邻居写的,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下悬念,进一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近乎诵读式地朗诵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是因为想要好好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D.全文语言形象明快,主要运用动作、心理描写等来表现“我”内心的感动和震撼。
20.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加点的词或句子。(4分)
(1)我愣了一秒钟,赶紧过去帮忙,我们合力把孩子抬了出来。(从人物描写角度品味加点词)
(2)我身居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亲每天推着我,从河流里经过,我的轮椅就是我的船,父亲就是那位船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1.第%段说“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觉”,“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2分)
22.说说结尾段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三、作文(50分)
23.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的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请以《一段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点拨:A项“隘”应读ài,“鄙”应读bǐ;C项“稽”应读jī;D项“和”应读hè。
2.B 点拨:A项“沾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C项“烘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项“淡薄明志”应为“淡泊明志”。
3.B 点拨:“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4.B 点拨:语序不当,应该把“高高兴兴地”调至“他”之后。故选B。
5.(1)自古逢秋悲寂寥 (2)尚思为国戍轮台
(3)河流大野犹嫌束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思君不见下渝州 (6)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6.(1)铁扇公主(罗刹女)
(2)是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到这里来的。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擒了唐僧,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请来南海观音把红孩儿收服了,让他做了善财童子,使她们母子分离。
7. (1)①高雅的艺术价值与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价值;②养生及药用价值;③商业价值;④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2)示例:游客们,大家好!唐代制茶的过程共有七步。首先是采茶,然后把采回的茶叶蒸熟,接着将蒸熟的茶叶捣成茶泥,第四步是将茶泥倒入模具中加以拍击,制成茶饼,接着将茶饼烘干,第六步是将烘干的茶饼穿成一串,最后一步是将茶封存在特制的贮藏工具中。
二、(一) 8.B 点拨:抒发的是不得回乡的忧愁,故B项错误。
9.家书送到哪里去啊?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 10.(1)告诫,劝勉。 (2)明确,坚定。
(3)全,都。
11.(1)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样缺一不可。
12.B 点拨:B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A项中“以”的意思是“拿来”;C项、D项中的“以”都是介词,是“凭借”的意思。
13.示例:【甲】文中,诸葛亮是一位品德高尚、才学渊博、对儿子给予厚望的父亲。【乙】文中,曾国藩希望弟弟们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三)14.开油饼店 专心捏泥人
15.(1)脸发烫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从表面来看脸是因热气熏蒸而发烫;深层原因是县城文化部门干部的话说到她心坎上了,她捏泥人的手艺得到行家认可,她的脸因激动而发烫。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泥人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主人公心满意足的欢畅心情。
16. 她有理想,心灵手巧,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17.①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人公用灵巧的双手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②点明中心,揭示了深藏于泥土的无尽力量。③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18.示例:成功离不开勤奋,作为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勤奋努力。只有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 19.C
20.(1)一个“愣”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的惊讶,“我”没想到拥有阳光心态的孩子竟然是残疾人。侧面表现了父子的乐观精神。
(2)运用比喻,把“巷子”比作河流,把“轮椅”比作船,把“父亲”比作船工,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在父亲的教育和关爱下,孩子热爱生活、阳光快乐的性情。
21.“我”满怀期待的那个邻居家的孩子,没有出现在课堂上;“我”强烈的预感没有得到印证。
22.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表现了女孩心理的积极健康、心灵的美好,表达了对女孩的赞美之情。
三、23.思路点拨:题目中可补充的内容很多,如快乐、难忘、温馨等。补充了题目,就确定了立意。审题时要注意“旅程”一词,“旅程”往往指一段经历,一个变化发展的阶段。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结尾要有简短的议论,以深化文章主题。可以适当引用诗文名句增添文采,或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形式新颖。 例文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探究,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